2003-11-05 13:58:26瑪曲

完‧美

前幾天電視上出現了一則跑馬燈新聞:台大生物環境工程系一年級新生跳樓自殺。跳樓兩次才自殺身亡的他,一共留下七封遺書,給父、母、女友和親友。

除了再度惋惜一條無辜生命的消逝,也為他意志堅定的誓在必得感到欽佩。如果一次的失敗都不能消滅視死如歸的決心,那麼所有的事後揣測和自我責備,應該都只是對號入座的推託和多餘。無論如何,喚不回曾經年輕蓬勃的鮮活生命。

為什麼尋死?是大家共同的疑問。就讀於一流學府,蓄勢待發、前程似錦、一片光明,竟對生命不滿絕望到片刻不容?沒有人知道,也沒辦法知道,遺書裡透露不出任何蛛絲馬跡。其中一封甚至引述了吳念真導演「人間條件」舞台劇裡的台詞,要親朋好友們「千萬要堅強、千萬要平安,千萬要幸福!」,但尋死之前,怎不替別人多想想,自己關心的對象自殺身亡,有幾人能夠做到所謂的堅強、平安和幸福?遺憾和一大堆問號,像片迷霧森林籠罩在眾人心中,答案也隨著當事人的生命消逝而成了無解的謎。這樣的悲劇一再重演,怪的是這些死意甚堅的人(和那種自殺多次純鬧場的人做區隔)都是人們欣羨不已的對象,普羅大眾眼中的幸運兒。但幸運是否能幫助他們脫離困境與絕望?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我大膽猜想,這些路途走來順暢的佼佼者,有著比一般人更嚴苛的自我要求。對於失敗或挫折的忍耐度偏低,對人生有著更高遠美好的期待,一旦落空或是未達預設標準,沮喪和壓力便隨之而來。也或許,別人認為理所當然的快樂,自己壓根感覺不到,找不到意義的人生讓人無從快樂,不快樂的感覺擴散,就像瘟疫迅速蔓延,理性的天秤一旦失衡,輕生的念頭很容易便成為解脫的方法‧‧‧。個人認為,理想和希望,才是真正支持人們活下去的理由與力量。

完美主義一直以來,都被人們賦予正面以及極高的評價,但是嚴厲的自我要求和奉行者所承受的壓力,卻永遠像是鎂光燈後面相對的黑暗,明顯被表面美好的氛圍及圍觀群眾忽略。沒有被用力丟擲的皮球,無法高高的彈至天際;不曾打磨切割的鑽石,永遠只能是發亮的石頭。背後那些不為人知的努力和辛酸,失敗與挫折,不但是成功必經的過程,也是成就璀燦的絕對。被寄予厚望,貼上完美標籤的年輕學子,是不是無法承受人生裡頭的不完美?已然無從得知。

以前學校的校花,可以為了一個整齊的包頭,犧牲睡眠每日提早起床梳妝打扮。一小撮髮絲的凌亂和落下,便換得重複的拆卸和鬆綁,堅持完美,始終如一。隨著大家的口耳相傳,校花傳奇越來越多,除了髮型,美麗後面的工程和代價還有淡掃娥眉、工筆眼線,以及定時補充的紅潤唇彩‧‧‧。原來美女除了天生麗質,還需要花這麼多額外的功夫和時間堆砌保養。啊!原來想要美的自然需要這麼違背自然?不過這些美麗印象,後來都在畢業公演劇的籌備合作關係中被硬生生的瓦解破壞。我頓時覺悟出一個道理,所謂的完美主義,是必須根據現實狀況、整體程度,所考量調適出的一種搭配與和諧。而絕非金雞獨立、鋒芒畢露,所顯示出明顯反差的荒謬與唐突。

生命原本就不完美。活著,就有無限的修正可能和空間。寶石如何辨別真偽?得看結晶和色帶。天然的東西有紋路和雜質,就某方面而言是一種缺陷。但人世間的道理如此;完美到極致的東西,若不是贗品,通常就是騙局。然而,天然的真品,價值卻遠遠高過人工仿製的偽造品。是什麼道理,讓有缺陷的東西反而價值不斐?因為,真正的價值並非在於外觀的完美,而是結合絕無僅有的獨特、反覆焠鍊的過程,和一份屬於「真」感覺的整體評價。次序是這樣的;先真,再善,然後美。善、惡、美、醜的區別,在於對比的突顯。個人看法:美不能流於表面的膚淺,而要美在層次與內涵。那是一種精神,一種特性,一種堅持,一種態度,而不是一種結果。所以,太過追求沒有彈性的完美標準,美,就鐵定完蛋。

人腦不像電腦,中毒可以重灌,當機可以重開。即便能夠,也不見得會比之前來的順暢,更何況根本無法重來。生命的神奇就在於無限的可能和彈性的包容。所以除了自我了結,我們還可以有多重的選擇;在錯誤中學習修正,在失敗裡試圖堅強,改性格瑕疵為風格特質,把起伏動盪做為自我提升的考試,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用欣賞的角度對待挫折,相信看到的世界會有另一番不同的風景。

你看到的是賴比瑞亞?還是馬爾地夫?祝福~


(標準胡言亂語,看完就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