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23 20:13:35Daniel "Icicle" C.
葛麗泰.嘉寶&勞勃.泰勒-愛情經典-小仲馬的〔茶花女〕(下)
進入電影時代後 這部愛情名作被搬上銀幕多次
希妲芭拉〔Theda Bara〕 愛拉納茲莫娃〔Alla Nazimova〕 諾瑪塔瑪芝〔Norma Talmadge〕都扮演過這位悲劇女主角
不過就屬1936年喬治庫克導演 當時全球最紅的女星──瑞典籍巨星葛麗泰.嘉寶演出的版本最有名
這部米高梅的愛情文藝片被譽為是所有〔茶花女〕中最出色的版本(也是我唯一看過的版本)
無論是攝影 劇本 美術陳設 服裝設計皆是一流
推出後成為當年票房最佳的電影之一
本片成功的另一個關鍵是選角成功
嘉寶與勞勃泰勒的組合真是絕配
小說中 瑪格麗特與阿芒同年 (以瑪麗與小仲馬的年紀推敲的話)前者只大後者半歲而已
不過看過電影的觀眾應該可以發現兩者看起來很明顯就是姐弟戀
一來嘉寶真的大泰勒六歲
二來瑪格麗特出社會較早 且身處送往迎來的風塵界
個性自然較年輕純情的阿芒成熟世故
所以這樣的搭配反而十分恰當
嘉寶與泰勒在外型上珠聯璧合 銀幕上的化學效應強烈
兩人的演出相當精彩 成為這部電影廣受歡迎的主因之一
(相信不少看過電影的觀眾都會認同我的話)
特別是嘉寶 當時她正處於事業與美貌巔峰
她將這位美麗 熱情 善良的女主人翁詮釋得扣人心弦 令人同情不已
而且沒有絲絲過火的詮釋
精湛的演技讓她再度獲得紐約影評人女主角獎
瑞典國王頒發的藝術最高獎章
最高的讚譽來自小仲馬的女兒 她寫信到米高梅讚美嘉寶道
“要是其祖父在世的話 一定也會讚賞嘉寶的詮釋的”
一般咸任這是嘉寶生涯中最出色的演出
希妲芭拉〔Theda Bara〕 愛拉納茲莫娃〔Alla Nazimova〕 諾瑪塔瑪芝〔Norma Talmadge〕都扮演過這位悲劇女主角
不過就屬1936年喬治庫克導演 當時全球最紅的女星──瑞典籍巨星葛麗泰.嘉寶演出的版本最有名
這部米高梅的愛情文藝片被譽為是所有〔茶花女〕中最出色的版本(也是我唯一看過的版本)
無論是攝影 劇本 美術陳設 服裝設計皆是一流
推出後成為當年票房最佳的電影之一
本片成功的另一個關鍵是選角成功
嘉寶與勞勃泰勒的組合真是絕配
小說中 瑪格麗特與阿芒同年 (以瑪麗與小仲馬的年紀推敲的話)前者只大後者半歲而已
不過看過電影的觀眾應該可以發現兩者看起來很明顯就是姐弟戀
一來嘉寶真的大泰勒六歲
二來瑪格麗特出社會較早 且身處送往迎來的風塵界
個性自然較年輕純情的阿芒成熟世故
所以這樣的搭配反而十分恰當
嘉寶與泰勒在外型上珠聯璧合 銀幕上的化學效應強烈
兩人的演出相當精彩 成為這部電影廣受歡迎的主因之一
(相信不少看過電影的觀眾都會認同我的話)
特別是嘉寶 當時她正處於事業與美貌巔峰
她將這位美麗 熱情 善良的女主人翁詮釋得扣人心弦 令人同情不已
而且沒有絲絲過火的詮釋
精湛的演技讓她再度獲得紐約影評人女主角獎
瑞典國王頒發的藝術最高獎章
最高的讚譽來自小仲馬的女兒 她寫信到米高梅讚美嘉寶道
“要是其祖父在世的話 一定也會讚賞嘉寶的詮釋的”
一般咸任這是嘉寶生涯中最出色的演出
〔茶花女〕也讓嘉寶得到1937年奧斯卡女主角提名
當年嘉寶在奧斯卡的呼聲最高 眾人皆認為她應該會得獎
只是當時米高梅總裁想捧奧地利籍的露易絲蕾娜來抗衡對總是對高層決策愛理不理的嘉寶
下令公司可以投票的美國影藝學院成員將票投給蕾娜
在那個片廠大亨可以主導奧斯卡的年代
露易絲蕾娜以提名的〔大地〕成為影史上首位連續兩年得到主角獎的演員(她是1936年得主)
孤芳自賞的嘉寶只有落選的命運
成為奧斯卡史上最讓人跌破演鏡的結果之一
據說露易絲蕾娜也不想要這座奧斯卡 但卻被強迫中獎
當然這是傳聞之一 也不知是否為事實
不過〔茶花女〕的後世名氣顯然高過〔大地〕許多
而沒得過奧斯卡的嘉寶在影壇的崇高地位也不是擁有兩座女主角獎的蕾娜可以相比的
當年嘉寶在奧斯卡的呼聲最高 眾人皆認為她應該會得獎
只是當時米高梅總裁想捧奧地利籍的露易絲蕾娜來抗衡對總是對高層決策愛理不理的嘉寶
下令公司可以投票的美國影藝學院成員將票投給蕾娜
在那個片廠大亨可以主導奧斯卡的年代
露易絲蕾娜以提名的〔大地〕成為影史上首位連續兩年得到主角獎的演員(她是1936年得主)
孤芳自賞的嘉寶只有落選的命運
成為奧斯卡史上最讓人跌破演鏡的結果之一
據說露易絲蕾娜也不想要這座奧斯卡 但卻被強迫中獎
當然這是傳聞之一 也不知是否為事實
不過〔茶花女〕的後世名氣顯然高過〔大地〕許多
而沒得過奧斯卡的嘉寶在影壇的崇高地位也不是擁有兩座女主角獎的蕾娜可以相比的
〔茶花女〕是我首次接觸的葛麗泰嘉寶電影
之前就對她的大名如雷貫耳
等到欣賞過她的影片後才知到果真名不虛傳
嘉寶的演技果真一流
由於她被視為內斂型的演員 表演相當經濟
也就是不會有過度誇張的詮釋 因此一直受到影評高度讚賞
剛看〔茶花女〕時或許不覺其特別 但愈欣賞愈覺得嘉寶的演技突出
特別是她那對眼睛格外會作戲
能經由一絲細微的表情 將最複雜的感情完全表達出來(我只有在費雯麗身上看過相同的演神)
這在〔茶花女〕──或許是她所有的電影──俯拾皆是──至少我看過的幾部電影皆是如此
之前就對她的大名如雷貫耳
等到欣賞過她的影片後才知到果真名不虛傳
嘉寶的演技果真一流
由於她被視為內斂型的演員 表演相當經濟
也就是不會有過度誇張的詮釋 因此一直受到影評高度讚賞
剛看〔茶花女〕時或許不覺其特別 但愈欣賞愈覺得嘉寶的演技突出
特別是她那對眼睛格外會作戲
能經由一絲細微的表情 將最複雜的感情完全表達出來(我只有在費雯麗身上看過相同的演神)
這在〔茶花女〕──或許是她所有的電影──俯拾皆是──至少我看過的幾部電影皆是如此
片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她死亡的場景
葛麗泰將瑪格麗特死前那種病入膏肓的狀況表演得絲絲入扣
雖然嘉寶是個人高馬大的女子
但銀幕上的她卻把書中女主角垂死時那種氣如游絲 嬌弱無力的身體詮釋得相當有說服力
你可以感覺到死神彷彿正準備將她的靈魂帶離她的軀殼
據說編劇寫本來了兩個結局
一個是茶花女在此前不停與阿芒說話
一個則是沉默著聽著愛人敘述兩人的未來
這兩個情節都不錯 但嘉寶與導演覺得一個即將離世的女子話卻說個不停好像有點不正常
因此選了第二個結局
事實證明臨死前沉默著聆聽愛人甜言蜜語的瑪格麗特更加感人
在我看過的死亡的場景中 個人覺得嘉寶在〔茶花女〕詮釋最為傑出
也最具說服力 彷彿她已化身小說中的瑪格麗特
她的確將這位美麗 多愁善感 不幸法國妓女演活了
難怪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被視為影史上愛情文藝片的經典之作
這也是〔茶花女〕所有版本中最成功的一次
在嘉寶的版本前 這部小說在歐洲 美國被搬上銀幕達26次之多
不過在嘉寶的演出之後 好萊塢就不敢再重拍了
因為無人自認能好過她
美國之外雖有人拍過 可是成就根本無法跟1936年的版本比較
當時米高梅的製片約瑟夫曼奇維茲曾說過這樣的一段話:
“後世的女演員 不管演技是否贏過嘉寶 都不可能與她競爭
因為她們不可能同時擁有嘉寶的美麗 氣質與神秘感 而她的神秘感是與日俱增的”
老實說 這段話一點都不誇張
葛麗泰將瑪格麗特死前那種病入膏肓的狀況表演得絲絲入扣
雖然嘉寶是個人高馬大的女子
但銀幕上的她卻把書中女主角垂死時那種氣如游絲 嬌弱無力的身體詮釋得相當有說服力
你可以感覺到死神彷彿正準備將她的靈魂帶離她的軀殼
據說編劇寫本來了兩個結局
一個是茶花女在此前不停與阿芒說話
一個則是沉默著聽著愛人敘述兩人的未來
這兩個情節都不錯 但嘉寶與導演覺得一個即將離世的女子話卻說個不停好像有點不正常
因此選了第二個結局
事實證明臨死前沉默著聆聽愛人甜言蜜語的瑪格麗特更加感人
在我看過的死亡的場景中 個人覺得嘉寶在〔茶花女〕詮釋最為傑出
也最具說服力 彷彿她已化身小說中的瑪格麗特
她的確將這位美麗 多愁善感 不幸法國妓女演活了
難怪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被視為影史上愛情文藝片的經典之作
這也是〔茶花女〕所有版本中最成功的一次
在嘉寶的版本前 這部小說在歐洲 美國被搬上銀幕達26次之多
不過在嘉寶的演出之後 好萊塢就不敢再重拍了
因為無人自認能好過她
美國之外雖有人拍過 可是成就根本無法跟1936年的版本比較
當時米高梅的製片約瑟夫曼奇維茲曾說過這樣的一段話:
“後世的女演員 不管演技是否贏過嘉寶 都不可能與她競爭
因為她們不可能同時擁有嘉寶的美麗 氣質與神秘感 而她的神秘感是與日俱增的”
老實說 這段話一點都不誇張
勞勃泰勒飾演的阿芒也很成功
年輕英俊 天真純情 彷彿從小說中走出來的理想人物一樣(雖然原著中並沒提到他長相如何)
我想看過他在〔魂斷藍橋〕深情演出的觀眾應該記憶深刻
在〔茶花女〕中 泰勒依舊對女主角癡情不已
跟〔魂〕片由他來主導愛情的走向不同
〔茶花女〕中 他似乎跟隨著瑪格麗特的腳步走
雖然兩人才差半歲 不過後者在性格 思想觀念上的確較阿芒成熟許多
勞勃泰勒自出道後就常被影評譏為空有外表 演技乏善可陳
不過在〔茶花女〕中 他卻有相當稱職的表現
跟嘉寶一樣 他也將阿芒演活了 讓許多影評對他看法改變不少
本片也常被視為其30年代最出色的演出
年輕英俊 天真純情 彷彿從小說中走出來的理想人物一樣(雖然原著中並沒提到他長相如何)
我想看過他在〔魂斷藍橋〕深情演出的觀眾應該記憶深刻
在〔茶花女〕中 泰勒依舊對女主角癡情不已
跟〔魂〕片由他來主導愛情的走向不同
〔茶花女〕中 他似乎跟隨著瑪格麗特的腳步走
雖然兩人才差半歲 不過後者在性格 思想觀念上的確較阿芒成熟許多
勞勃泰勒自出道後就常被影評譏為空有外表 演技乏善可陳
不過在〔茶花女〕中 他卻有相當稱職的表現
跟嘉寶一樣 他也將阿芒演活了 讓許多影評對他看法改變不少
本片也常被視為其30年代最出色的演出
另外 劇中的普魯登絲也讓我頗為感到興趣
這位前任高級妓女在風塵界已打滾了二十幾年
如今年華已逝 開了一家婦女時裝店為生
不過也充任某些高級妓女的掮客與食客
以便賺取傭金來負擔她早已習慣的奢華生活
普魯登絲這個角色可說是許多退休妓女的縮影
或許是多年皮肉生涯得來的經驗
她們看待事物的觀點較為實際
譬如片中普魯登絲要瑪格麗特要為未來著想 找個長期飯票
於是替她跟華維爾男爵牽線
茶花女想為阿芒與男爵分手時
普魯登絲點醒她那誰來幫她負欠下的債務?只有男爵
等到瑪格麗特行將就木時 身為“好友”的普魯登絲還在病床提醒她尚有一萬七千法郎還沒歸還她(雖然她從高提耶身上榨取的利潤更多)
從普魯登絲身上可以瞧出人性的功利
不過換個角度想 其實也是因為這些以色事人者
在外貌衰弛後 只能設法靠著其她年輕新秀來賺取生活費
因而對金錢養成斤斤計較 甚至有點冷酷的性格
這位前任高級妓女在風塵界已打滾了二十幾年
如今年華已逝 開了一家婦女時裝店為生
不過也充任某些高級妓女的掮客與食客
以便賺取傭金來負擔她早已習慣的奢華生活
普魯登絲這個角色可說是許多退休妓女的縮影
或許是多年皮肉生涯得來的經驗
她們看待事物的觀點較為實際
譬如片中普魯登絲要瑪格麗特要為未來著想 找個長期飯票
於是替她跟華維爾男爵牽線
茶花女想為阿芒與男爵分手時
普魯登絲點醒她那誰來幫她負欠下的債務?只有男爵
等到瑪格麗特行將就木時 身為“好友”的普魯登絲還在病床提醒她尚有一萬七千法郎還沒歸還她(雖然她從高提耶身上榨取的利潤更多)
從普魯登絲身上可以瞧出人性的功利
不過換個角度想 其實也是因為這些以色事人者
在外貌衰弛後 只能設法靠著其她年輕新秀來賺取生活費
因而對金錢養成斤斤計較 甚至有點冷酷的性格
就如許多改編成電影的作品一樣
〔茶花女〕在銀幕與原著也有不少差異
首先小說中那位聽阿芒訴說愛情悲劇的“我”就沒出現
第二 阿芒是經由朋友介紹與瑪格麗特相識的
而非像電影兩人經由眼神交會而認識
第三 原著中瑪格麗特有許多追求者
包括一位把她當成女兒供應其吃穿的老公爵
電影就把這名交際花的物質情人縮小到男爵一人
第四 瑪格麗特其實是個飽讀詩書的女性
原本她只是個裁縫學徒 但成了高級妓女後
在那些身分高尚 談吐不凡的情人與教師的改造下
天賦頗佳的她逐漸習得多項學識與才華
成為巴黎最高雅的女性之一
不過在電影中 她則成了連拼字都有問題的女子
〔茶花女〕在銀幕與原著也有不少差異
首先小說中那位聽阿芒訴說愛情悲劇的“我”就沒出現
第二 阿芒是經由朋友介紹與瑪格麗特相識的
而非像電影兩人經由眼神交會而認識
第三 原著中瑪格麗特有許多追求者
包括一位把她當成女兒供應其吃穿的老公爵
電影就把這名交際花的物質情人縮小到男爵一人
第四 瑪格麗特其實是個飽讀詩書的女性
原本她只是個裁縫學徒 但成了高級妓女後
在那些身分高尚 談吐不凡的情人與教師的改造下
天賦頗佳的她逐漸習得多項學識與才華
成為巴黎最高雅的女性之一
不過在電影中 她則成了連拼字都有問題的女子
五呢 瑪格麗特既然是高級妓女 對性關係自然沒有太大的限制
小說中她跟阿芒不但有肉體接觸 後來還同居
不過好萊塢自1934年電檢制度變嚴後
對男女關係的描寫有很大的限制
如果有人看過1936年版的〔茶花女〕
可能會發現瑪格麗特與阿芒是維持一種近乎柏拉圖式的愛情
譬如高提耶在接受杜瓦的愛情後 兩人曾一夜纏綿
電影就把這段改為因男爵突然回來而沒有成行
瑪格麗特與阿芒在鄉下是像現代男女一般同居的
可是到了銀幕 兩人卻是分房睡 似乎暗是他們之間的關係是純潔的
六呢 在小說中 阿芒為了跟分手的瑪格麗特嘔氣
還成了她對手歐蓮的情夫
當然 電影中也把這段經過刪除掉了
最後 原著中瑪格麗特在受到阿芒侮辱後
雖然企盼愛人能回來聽她解釋 但最後仍孤獨的死去
但電影就給故事一個較淒美的結局
讓茶花女在阿芒的懷中了無遺憾的離開人間
不過這些都只是細節上的修飾 故事的情節大致上都保留下來
原著精神並沒太大改變 所以也無可厚非
特別是末尾的結局 同樣是死亡
可是死在情人懷裡總比一個人面對死神幸福多了
這是我認為比原著成功之處
嘉寶的版本可說是個相當成功的改編版本
小說中她跟阿芒不但有肉體接觸 後來還同居
不過好萊塢自1934年電檢制度變嚴後
對男女關係的描寫有很大的限制
如果有人看過1936年版的〔茶花女〕
可能會發現瑪格麗特與阿芒是維持一種近乎柏拉圖式的愛情
譬如高提耶在接受杜瓦的愛情後 兩人曾一夜纏綿
電影就把這段改為因男爵突然回來而沒有成行
瑪格麗特與阿芒在鄉下是像現代男女一般同居的
可是到了銀幕 兩人卻是分房睡 似乎暗是他們之間的關係是純潔的
六呢 在小說中 阿芒為了跟分手的瑪格麗特嘔氣
還成了她對手歐蓮的情夫
當然 電影中也把這段經過刪除掉了
最後 原著中瑪格麗特在受到阿芒侮辱後
雖然企盼愛人能回來聽她解釋 但最後仍孤獨的死去
但電影就給故事一個較淒美的結局
讓茶花女在阿芒的懷中了無遺憾的離開人間
不過這些都只是細節上的修飾 故事的情節大致上都保留下來
原著精神並沒太大改變 所以也無可厚非
特別是末尾的結局 同樣是死亡
可是死在情人懷裡總比一個人面對死神幸福多了
這是我認為比原著成功之處
嘉寶的版本可說是個相當成功的改編版本
從1999年第一次接觸嘉寶的〔茶花女〕後 到現在大概已欣賞過7/8次了
通常在文學小說與跟據之改編的電影間
我對前者的評價或喜好程度會較高
因為文字作品代表作者的思想結晶
在所表達的創作理念 故事情節架構會比影像完整許多
電影局現於時間與表達方式 常常必須對原著做某程度的更改
有時為取悅觀眾或市場考量 則會將結局做些180度的轉變
或者是對情節作些大幅度的增減
也許這是改編的不得已之處 但也往往流失掉不少精華片段
像〔傲慢與偏見〕〔戰爭與和平〕〔國王與我〕等等即是
不過〔茶花女〕則是例外 我對電影版的喜愛倒是高過原著許多
倒非原著寫得不好 小說其實是本傑出的現實主義經典
對19世紀中期巴黎紙醉金迷的上流社會生活描寫得很精彩
只是我覺得電影改編得更加精彩
在短短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中 就使人感受到瑪格麗特與阿芒那段刻骨銘心的感情
讓原本不是特別喜歡原著的我 對小說的觀感也改變許多
〔茶花女〕是個相當感人的愛情故事
我想讀過這本書的人都知道
不過要是有機會的話 可以再欣賞葛麗泰嘉寶與勞勃泰勒主演的電影版
相信沒看過小說的人會因此再去閱讀原著
而讀過原著的人會更加喜歡這部小說的〔The End〕
通常在文學小說與跟據之改編的電影間
我對前者的評價或喜好程度會較高
因為文字作品代表作者的思想結晶
在所表達的創作理念 故事情節架構會比影像完整許多
電影局現於時間與表達方式 常常必須對原著做某程度的更改
有時為取悅觀眾或市場考量 則會將結局做些180度的轉變
或者是對情節作些大幅度的增減
也許這是改編的不得已之處 但也往往流失掉不少精華片段
像〔傲慢與偏見〕〔戰爭與和平〕〔國王與我〕等等即是
不過〔茶花女〕則是例外 我對電影版的喜愛倒是高過原著許多
倒非原著寫得不好 小說其實是本傑出的現實主義經典
對19世紀中期巴黎紙醉金迷的上流社會生活描寫得很精彩
只是我覺得電影改編得更加精彩
在短短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中 就使人感受到瑪格麗特與阿芒那段刻骨銘心的感情
讓原本不是特別喜歡原著的我 對小說的觀感也改變許多
〔茶花女〕是個相當感人的愛情故事
我想讀過這本書的人都知道
不過要是有機會的話 可以再欣賞葛麗泰嘉寶與勞勃泰勒主演的電影版
相信沒看過小說的人會因此再去閱讀原著
而讀過原著的人會更加喜歡這部小說的〔The End〕
judy
2007-11-30 14:54:34
類似處大概就是兩人都很美吧
1949年時 17歲的麗莎與38歲的勞勃扮演過夫妻
1952年時兩人又合作了[劫後英雄傳] 2007-12-04 00:18:53
這上面有一張勞勃泰勒一人的獨照,像極了伊麗莎白泰勒年輕的時候!我想,美貌的人都是長得差不多的吧?
版主回應
像嗎類似處大概就是兩人都很美吧
1949年時 17歲的麗莎與38歲的勞勃扮演過夫妻
1952年時兩人又合作了[劫後英雄傳] 2007-12-04 00:18:53
小美
2007-04-24 14:49:37
就像某些人愛吃甜的
某些人愛吃鹹的^^ 2007-04-28 21:26:39
你看的電影真多a~
我是現代派,
喜歡現在的電影.
版主回應
每人喜歡口味不同嘛就像某些人愛吃甜的
某些人愛吃鹹的^^ 2007-04-28 21:26:39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index.php/product/%e5%a8%81%e7%88%be%e5%89%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