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2 20:10:55 落葉之楓

【生活/環境/民俗人文社會】自然療法──身心健康的自然法則

 

自然療法──身心健康的自然法則
 
作者:翟建富 / 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生
 
黃豆含有異黃素、異黃酮、大豆黃素,可調節雌性素,減少癌症發生機會,預防動脈硬化。
黃豆含有異黃素、異黃酮、大豆黃素,可調節雌性素,減少癌症發生機會,預防動脈硬化。
自然療法的定義及範疇

疾病不是一夜之間出現的,衰老、不正常的生活型態以及不良飲食習慣都是引起疾病的遠因。發炎更是各種嚴重慢性退化性疾病的根源,要控制發炎的問題,就必須做好自己健康的危機管理。

吃藥以改善身體不適症狀是一種傳統的觀念,這種觀念現今已開始有些改變。在歐美等先進國家,生病或預防疾病時尋找「另類治療」的方法(相對於傳統西方醫學而言),已是一種非常流行的時尚。在東方國家,選用「藥草治病」則向來歷久不衰。但不管是「另類治療」或「藥草治病」,都是所謂的「自然療法」。

「自然療法」的範圍很廣,很難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為了討論方便,就把它鎖定在預防醫學的理念上:也就是使用天然的方法,如飲食和生活的改善、營養的補充,或者透過天然藥草、天然物質的幫忙,以達到疾病預防和治療的目的,這種與生活結合在一起的療法,就稱為「自然療法」。

通常,「自然療法」是藉著排除造成身體負擔的毒素、補充所需要的營養、恢復身體自我的修復能力等過程,而達到疾病預防的目的。這裡強調的「自然療法」,是以預防疾病發生為主的另類醫學方法。一般而言,對於很多慢性疾病都能藉由「自然療法」得到有效的治療效果。然而其他急性或嚴重疾病,就必須遵循傳統治療方法來醫治,但若能配合「自然療法」,雙管齊下更能彰顯治療的效果。

飲食與健康

歷史緣由:距今二千多年前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曾說過:「使食物成為你的藥,讓藥成為你的食物。」現今提倡「自然療法」的學者更是大聲疾呼「廚房是最好的醫院」、「健康來自農場,而非藥房」,可見「自然療法」的重點是建立在良好的飲食習慣上。好的飲食習慣能預防得到致命性的疾病,如癌症、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等。

飲食考量概念:全榖類、新鮮水果和蔬菜、堅果和種子、莢豆類和適量的低脂動物食品等,都被認為是對健康有加分作用的理想食物。相反地,精製糖、麵粉和加工食物或加工脂肪、咖啡因等都是潛在影響健康的食物。因此好的食物應該是未經加工、不含農藥和殺蟲劑等化學物的食品。然而好的食物也必須有均衡且完整性的組合,能提供重要的營養素,如蛋白質、醣類、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

營養補充品概念:提供額外維生素、礦物質、胺基酸、或其他自然有機化合物,可舒緩多種症狀和疾病。例如消化不良,能夠經由提供高於一般正常品質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營養素加以克服。心臟衰竭是因為缺乏把鎂傳入心肌的能力,增加鎂的補給可減緩症狀。另外,許多心臟疾病的高危險群是缺乏有效代謝同半胱胺酸的能力,因此若能多攝取維生素B6、葉酸,可改善同半胱胺酸的代謝問題。

一些藥物如利尿劑、制酸劑、阻酸劑、抗抽搐藥、氣喘藥物、腎上腺皮質酮和一些降膽固醇藥等,會抑制營養吸收、增加營養排出和阻斷正常的生化作用,因此補充營養有助克服這些藥物所引起的副作用。又如維生素C能克制病毒,使組織胺不具活性;尿液中的鎂會抑制引起腎結石的草酸鈣結晶;維生素B12可使亞硫酸鹽分解,這些都是營養補充品能改善病症和提升人體健康的例證。因此補充營養素是一種有效預防疾病,而且危險性低的方法。

對健康造成負擔的食物

精製食物:科技的進步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形式,不斷有新科技產品的發明,使生活形式漸漸與大自然的規律背道而馳。雖然科技會提升日常生活上的方便,相對地,高科技也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環境造成了破壞性的衝擊。

舉例來說,在過去千、百萬年的人類演化過程中,醣類的攝取大多來自自然的產物,如水果、牛奶及其他完整食物中的醣類等。可是在最近的半個世紀中,精製糖如蔗糖、果糖、葡萄糖、高果糖、玉米糖漿、以及其他加工糖等,已取代了自然糖類的地位。大量攝取精製糖是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同時也會降低人體抗病的修復能力,並且增加罹患腎結石和骨質疏鬆等症狀的機會。許多現代社會出現的不適症,如疲勞、憂鬱、焦慮、失眠、經前症侯群、頭痛、關節痛和腹部不適等,無不是精製食物的後遺症。

精製食物很容易被身體吸收,使人體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大量的能量。然而這種能量吸收的過程,並不符合人體的生理和生化上的設計。在血糖快速升高的情形下,會促使體內釋出過量的胰島素,若處於長期的刺激,會導致各種調節性荷爾蒙逐漸升高,這就是上述現代不適症候群發生的原因。

據統計,在現代社會中,約 70 ~ 80% 的日常食物是經過精製或加工的,加工過程常會使食物如榖類喪失富含營養素的胚芽、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營養不良與失衡是現今富裕社會中普遍的現象,其後果是促成大量的肥胖症、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患者。因此遠離精製食物可能是解決現代疾病的最適方法。

不適的食物:加工脂肪如人造奶油、氫化植物油等,近年來已成為餐桌上主要的脂肪來源。但加工脂肪酸是一種具有潛在危險性的「反式脂肪酸」。

研究報告指出攝取反式脂肪酸會導致必需胺基酸(人體中有 20 種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胺基酸,是人體中不能合成的,必須通過食物攝取而獲得,所以稱為必需胺基酸)攝取不足,因此加工脂肪不只不能提供人體健康所需,反而會增加罹患心臟性疾病的危險,也是促成心血管疾病的主因。

植物油是現代社會中主要的脂肪來源,可是也有它潛在性的危險。植物油是一種不穩定的物質,在有氧的情況下經過高溫加熱,會轉化成有毒的油脂過氧化合物,這是一種有傷害性的自由基,會加速人體的老化,增加罹患心臟疾病和癌症的機率。為了長久性的健康考量,應儘量避免進食經植物油炸過的食物。

此外,油類中富含膽固醇,這也是一種不穩定的分子,加熱後會轉變成具高毒性的膽固醇氧化物,而造成嚴重性的動脈傷害。為了防止油脂因氧化而變質,建議使用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時應加以密封,避免與空氣接觸,並放置在冰箱中保存。由於蛋黃中含有豐富的膽固醇,因此建議吃水煮蛋或帶殼煮,可降低膽固醇氧化的機會。

喝咖啡是現今十分流行的時尚,可是咖啡因是人體健康的危險因子,多喝除了上癮外,其所含有的毒性可能會對飲用者造成焦慮、失眠、高血壓、乳房纖維囊腫、不孕、頭痛、骨質疏鬆、心律不整和一些腸胃不適的問題,因此建議少喝為妙。過度飲用酒精會傷害肝臟、腦部和其他器官,同時也會造成高血壓、痛風、牛皮癬和酒糟鼻。雖然,少量飲用有預防心臟病發生的作用,可是酒精本身是一種具潛在危險性的物質,預防心臟病發生的方法很多,絕對不建議以預防心臟病發生做為飲用酒精的藉口。

人工添加物:現代食物為求色、香、味俱全,常在食物中加入人工添加物,因為添加物是非自然的東西,身體對這些物質因個人體質不同而有不一樣的反應。據一些研究證明,人工色素可能會引起小孩過敏反應。酒石黃(五號黃色色素)和亞硫酸鹽(防腐劑的一種)已被證明是引起氣喘的因子,人工甘味如阿斯巴甜也會引起疲乏症狀。

食品添加物在現代世界中無所不在,更可笑的是,很多藥物都添加了人工色素和甘味,對於這種具潛在性危險因子的東西應採取遠離的態度。也就是說,如有所選擇的話,應堅守向食品人工添加物說「不」的態度。

延緩老化及預防疾病

老化的生物理論:人體老化看來是一種自然的現象,然而促成老化的原因不一而足,其中比較被接納的說法包括細胞分裂次數的上限、染色體終端因細胞分裂次數增加而變短、遺傳因子設定機制、以及外部環境或生活習慣等,都可能是老化的原因。

理論上,老化是人生過程中一種不可逆轉的遺傳現象,可是科學家找到一個老化的共同現象:在老化的細胞中,抗氧化物的含量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同時也發現長壽動物中的「抗氧化物與代謝速率比」高於短壽的動物,這說明了細胞內「抗氧化物」的含量與老化的程度有密切的關係。

細胞中常見的抗氧化物有超氧化物歧化酸、麩胱甘過氧化、過氧化物等,有去除多餘活性氧的功能,使遺傳物質、去氧核醣核酸(DNA)免除過氧化物的傷害,因而加強 DNA 的修復能力,如此便可延緩細胞老化的過程。

常見的抗老化食品:最近歐美國家的研究指出,銀杏葉精是一種具優良健康效果的藥物,對常見的人體老化病徵、阿茲海默氏症和癡呆症有治療的效果。據報告銀杏葉精的功能有防止活性氧的傷害、提高血液的流動性、改善血管的脂質代謝機能、防止血小板凝固等。銀杏葉含有獨特成分「銀杏素」,其色素中富含具強抗氧化作用的「類黃酮」,因此能高度發揮抗老化的功效。此外,在深海魚類中富含兩種不飽和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 EPA(二十碳五烯酸),對腦或神經系統具有特別的藥理作用,現已確認可預防癡呆症。DHA 和 EPA 是不穩定的魚油,容易氧化,建議以攝取新鮮的魚,並與維生素C或E、胡蘿蔔素一起進食,以防止脂肪酸的氧化。維生素B6、B12、葉酸能發生交互作用,保持腦或神經系統的正常機能,對癡呆症及老化的預防有特別重要的功效。

硒是體內構成抗氧化酶、麩胱苷肽過氧化酶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同時硒本身也有抗氧化作用,因此適度攝取硒可預防老化或老年疾病。硒多含於小麥胚芽和海產食物中。納豆是日本人喜愛的發酵大豆,納豆激酶是經納豆菌合成出來的酵素,有溶解血栓的功能,同時大豆中也含有抗氧化的「異黃酮」,因此是一種能預防老化和血栓塞的優良食品。

藥草與自然療法

天人合一的醫學觀念:東方古醫學的概念是把構成宇宙及人的五大元素、人體的特質等,與藥草的科學特性結合在一起,並強調疾病是來自「身心系統」失衡的結果,而非某單一外在或內在因子所導致的。因此以身、心、靈學觀念為基礎的東方醫學,與傳統西方醫學的身體機械模型論,是不可相提並論的。

換言之,東方醫學的基礎觀念是重新建立起個體的平衡,激發身體的智慧及潛能,建立和諧而平衡的生活,以達到自療強身的作用。因此在疾病治療上,草藥所扮演的角色,只是提供一種較緩和的方法來促進環境、肉體、精神及心靈的整合。

草藥自療的原則:在全方位醫療中,藥草療法是一種相當有效的方法。藥草可以支持、滋養及平衡生理系統,同時幫助解毒,恢復活力,利用自然的藥草來平衡及治療,可以獲取健康而長壽的生活。藥草醫學的理論是「食物是最好的藥」,藥草可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賴以生存的微量元素,得以促進身體的健康。對健康而言,平衡的飲食是決定性的因素,因此在使用藥草補充品前,必須先檢查日常飲食是否甜、酸、鹹、辛、苦、澀六味兼備。

增進生活品質的藥草:在東方國家中,藥草的使用十分普遍,甚至達到與日常食品分不開的境界。蘆薈汁對去除生理的毒素很有助益,薑茶也有去毒的功效。肉桂的甘味有協助癮君子戒煙的功效,丁香的苞芽也有同樣的效用。苦味的藥草如紫松果菊可以清除手術後、病後的情緒不佳及生理上的鬱血與毒素。

此外,小白菊花茶、蛇麻草茶、纈草茶、百香花茶,都有消除心神不寧的作用。洋車前草、亞麻籽、以及新鮮水果、蔬菜、全榖類及豆類食物,都可協助促進正常的排泄作用。人參有恢復青春的作用,最近其藥效也引起西方國家的重視。其他具回春作用的食品,還包括大蒜、核桃、甘草、蜂蜜等。

善用感官:回到大自然的懷抱,傾聽大自然的聲音,可安撫我們不安的心靈,如同時應用一些藥草,更可促進身體的健康。以植物精油按摩身體,能促進心靈及身體之間的整合。芝麻油、核桃油、可可油、橄欖油、太陽油、茉莉花、樟腦或薑等,都具有舒緩及活化功能。自然界的香味對心靈及生理有不可思議且深遠的影響,例如薰衣草、玫瑰、小白菊、肉荳蔻及乳香濃縮液,具有鎮靜和安寧的作用;薑、肉桂、迷迭香、小荳蔻、芳香精油等,也有刺激及恢復活力、生氣的功能。

回歸自然的飲食

從遺傳演化過程思考:類人猿在地球上出現可追溯至四千多萬年前,而現代人的出現也有三、四百萬年的光景。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人類文明就只有短短一萬年的歷史。在這一萬年中,由於科技的進步,新的發明日新月異,文明的軌跡也漸漸與大自然的發展背道而馳!新科技帶來人類社會的繁榮,但生活形式也明顯偏離了自然的規律。從人類族群永續發展的角度而言,這種改變也隱含了不少的危機。

最近的基因體研究中發現,人類基因體與屬於類人猿的黑猩猩相比,兩者的相似性高達 98% 以上。這顯示人類與黑猩猩在進化的歷程中,雖有數千萬年歷史的差距,然而在基因的層次上,兩者是沒有多大差別的。此外,人類基因中有 99.9% 可以回溯至四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從遺傳的觀點來看,人類對營養的需求早在漫長演化過程中的遠古時代就已經確立了,現代飲食方式對基因的設定而言,應該是不適用的。

新式食物的成分會促成既有新陳代謝程序的混亂,這就是導致現代富裕病,如心臟病、糖尿病、癌症、精神病等叢生的主因。為了重新打造一個身心健康的生活環境,回復天然飲食方法是有其必要的。

天然飲食黃金法則:天然的飲食方法包括攝取富含纖維與抗氧化劑的水果、蔬菜;適量的瘦肉、魚類與禽類;選取富含 Ω-3 脂肪酸(DHA、EPA)的食物;限制醣類、碳水化合物與咖啡因的攝取量;避免攝取精製和加工的食物。只要接近自然,配合經進化而設定的代謝程序,選取有機食物,遠離不健康的食物,再加上適度的運動,便可大大地降低罹患重大疾病的機會,而過著長壽且健康的生活。
 
資料來源:《科學發展》2006年5月,401期,34 ~ 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