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藝術/音樂】躺在石桌看星空的自然生活
躺在石桌看星空的自然生活 | |||
‧商業周刊 2007/06/29 | |||
室內設計師林孝儒穿梭在台北碧潭與新店兩處工地,忙著為一間寶石店和前新店市市長鄭三元的老房子裝潢,除了得看頭看尾,聯絡設計更改事宜,還要忙著找風化木、量鐵材,創作簡單利落的家具。 | |||
【文/施慧鳴】
他把百年土角厝變極簡派家居
室內設計師林孝儒穿梭在台北碧潭與新店兩處工地,忙著為一間寶石店和前新店市市長鄭三元的老房子裝潢,除了得看頭看尾,聯絡設計更改事宜,還要忙著找風化木、量鐵材,創作簡單利落的家具。
喧鬧轉寧靜
早上五點,他戴上斗笠,拿起鋤頭、馬口鐵澆水器,到菜園耕作,看著棚架上結實纍纍的番茄和四季豆,他,滿足的笑了。
這一天,他偷閒躲在家,招呼朋友在客廳喝茶聊天,窗戶把山中綠意框成一幅自然的畫作。窗台上擺著可愛的小盆景,蜜蜂自在的從洞開的窗子飛進,在屋裡飛來飛去。
看見客人露出怕被蜜蜂螯到的擔心表情,林孝儒自在的笑說:「放心,不會被叮,我都跟牠們說好了!」而房外,蜜蜂還有築巢呢!
荒宅成寶居
大概所有四、五年級生到中年,都對老房子有種特殊情感吧!從事室內設計二十多年的林孝儒,更是如此。
嚮往住在老房子、又時常登山的他,一年半前,聽山友說到這棟廢棄老石屋,便馬上趕來看。
林孝儒先是被這破爛不堪的情況嚇一跳,但轉而心更喜,憑他多年的簡約美學,深知這是一個有趣可為的空間。因此馬上決定承租才月租三千元的石屋,契約一打十年。
「越是破亂的房子,想像空間越大,尤其外在環境最符合我的要求,離市區不遠,處於文明邊緣,前有院子兼獨立門戶。」一直幫別人圓室內設計夢的林孝儒,早想找到一處屬於自己的屋子,隨心所欲的發揮。
勞動換體驗
從開始裝潢時,林孝儒即從身體勞動,體驗前人的艱辛造屋。房子位於半山腰,車子上不來,只能停在大馬路上,接著,得靠兩條腿,沿登山步道拾級而上一百四十多階,再轉入山徑走約一百公尺,才到得了。
而林孝儒就這樣,以一己之力,一趟趟搬木板、水泥和鐵材等建材。連除草、重換屋樑也全都自己來。如此「複習」當年這石屋主人在物力艱難情況下,蓋這房子的實況。
「每次當雙腳吃力地踏上一塊石階,身上的重量壓到腳底板時,心中更踏實,因為我確實感受到先人的刻苦生活。」身體的勞動,卻讓林孝儒開心的笑說,以前這房子主人靠種茶為生,「大馬路」就是如今的登山步道,採了茶,從「大馬路」送到山下賣。
不方便、物力有限,反而激發出更有創意的簡單設計。他徹底發揮他的極簡註冊風格,在空間處處展露鐵件、木頭、石頭的原始味道,卻讓房子從灰頭土臉變成一件戶外的藝術品。
廢物變家飾
在此,他更學會珍惜資源,別人拆下的樑柱、木板,變成倒塌閣樓的重組建材,他把老福杉木柱,按照以前的工法,將兩邊牆壁的土塊挖洞,一邊深一邊淺,然後將木柱嵌入穩住。
客廳閣樓板中間留空,露出屋脊,整個空間顯得更高挑,沒有壓迫感,也更涼爽。
老屋是一條龍式的房子,由左而右依序是臥房、客廳、餐廳、廚房四個空間。大門進去就是鋪上榻榻米的客廳,榻榻米上放著簡潔洗練的老厚檜木大茶桌,和貼牆及腰的置物架上,排排站的數十個裝小沱茶、酸梅、花生的玻璃罐,為簡單的空間增添了小趣味。
屋主棄置的床腳,有著先人生活的痕跡,林孝儒拿來做CD架、茶葉架、書架,簡單卻有了精神上和實際上的作用和意義,房子的歷史,也因此活起來。
「每弄好一個地方,就會感到開心,激發創意,期待下一個驚喜。」他動腦兼動手的成品,還有餐廳中用黑鐵為支架、夾板為桌面的長形大茶桌,材料很便宜,但是漆上藍色桌面,質感就不同,多了些人文氣息。
桌邊特別設計一個給鐵壺燒水用的炭爐,底下連接一管鐵製煙囪,排放炭灰,如此實用兼具創意的東西,當然也是自製。
加法改減法
剛開始的時候,林孝儒費力搬一堆東西上山,深怕不夠用。現在,它們通通被放在老屋堆置雜物的閣樓上。「住久了山上,才讓我學懂減法,要捨才有得。」林孝儒說。
簡單,少了壓迫感,多了心靈飽足感。
老陶甕、舊竹簍、迴蕩在室內的蔡琴歌聲、黑膠唱片獨有的沙沙聲響,和線條簡潔的桌子和家具,構成一個現代與古意兼具的空間。
缺點是,房子靠山,溼氣重,我一直覺得奇怪,窗戶沒裝上玻璃和紗窗,下雨怎辦?林孝儒卻就這麼樣的住了一年半,和山中蜜蜂、昆蟲分享這空間。
最後,窗戶還是會裝上玻璃和紗窗,只是,林孝儒選擇,慢─慢─來!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本週最新1023期《商業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