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健康你我他】2007年全國醫學中心 六大特色科搜查大公開(下)
2007年全國醫學中心 六大特色科搜查大公開(下) |
‧康健 2007/08/02 |
在我們逐一拜訪各家醫學中心院長,說明想調查該院給藥流程時,幾乎每位院長都欣然同意,並表示院內資訊與藥事部門花很多力氣做「用藥安全」品質管 |
【文/張曉卉】
2007年醫學中心用藥系統大調查&五大科特色搜查
而從去年門診服務調查發現,許多醫院已在努力利用科技把關,減少給藥流程中人為疏失風險,促使我們今年更進一步探討19家醫學中心的用藥安全。(依衛生署公告今年新增亞東紀念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紀念醫院) 在我們逐一拜訪各家醫學中心院長,說明想調查該院給藥流程時,幾乎每位院長都欣然同意,並表示院內資訊與藥事部門花很多力氣做「用藥安全」品質管控。
經過兩階段的問卷調查與電話詢問,加上大量採訪,《康健》編輯部完成了「拒絕吃錯藥開錯刀 e化把醫院便聰明」、「哪家醫學中心用藥系統最安全」特別企劃(見7月號《康健雜誌》104期),成為今年「就醫指南」的首波刊出。
這份用藥安全的醫療資訊公布後,收到很多正面回應。有一所排名較後面的醫學中心副院長直接告訴《康健》記者,管理醫院藥劑部是他的工作業務,願意參考其他表現突出的醫院做法改進。
另有幾家醫學中心表現並不理想,但藥劑部主任反而很興奮,因為他們多次建議院方利用資訊系統,改革給藥流程,但醫院高層並不當回事。現在有這份調查,他們就可以向院方證明其他醫院已經遠遠走在前面,請醫院趕緊檢討改善。
更有藥廠、讀者肯定這份「醫學中心用藥系統調查結果」,進而向《康健》「爆料」說基層醫療院所用藥安全問題更大,希望我們未來能進一步調查報導。
除了上月份已經出爐的用藥安全調查,今年我們更全力蒐集全台19家醫學中心醫療特色,希望這本就醫指南,能夠成為每個家庭「找對醫生看對科」重要參考資訊。
「醫學中心回函」&「同儕審查」
首先,《康健》編輯部發問卷給19家醫學中心,請各醫學中心填寫回答該院的醫療特色。 接著,費時一個半月,全省跑透透,逐一探訪各醫學中心院長,說明《康健》今年「就醫指南」的做法,包括用藥安全調查與特色科介紹,並請院長推薦介紹自家最具特色的科別和理由。
收到各院回覆內容與整理院長推薦後,參考衛生統計資料(例如「生命統計」、「十大死因統計」)針對台灣民眾疾病特性,初步列出今年準備介紹的重點科別。
然後,根據美國醫療研究院(IOM)在2003年發表的《醫療專業教育》報告所提,要實現優質、安全的醫療,醫療專業人員必須具備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跨領域的團隊合作、基於實證的專業操作、醫療品質促進、資訊技術利用等5項核心能力做為遴選醫院特色科別的依據。
下一步,針對每個重點科別,諮詢醫界該科資深醫師或醫學院教授們,請他們參考5項核心能力,做不具名的同儕審查(peer review)。逐一檢視19家醫學中心的醫療水準,並推選出值得介紹的醫院。 經過反覆討論篩選,最後決定今年介紹五大重點科,包括腎臟科、胸腔科、腦中風、骨科、與器官移植等,加上一些醫院獨有醫療特色,共36科。
台灣有世界級水準的醫療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在收集資料決定今年介紹的重點科別,以及個別採訪醫學中心時發現,健保局已開始公布一些較清楚易懂的醫療品質數據供民眾參考,比方首度公布全台各醫學中心四項器官移植手術量與存活率;北區分局「母嬰均安e線牽」提供桃竹苗地區設置婦產科醫院現況,可以查到特定醫院的剖腹產率、新生兒死亡率、產婦再急診率等數據。(見34頁「專訪健保局總經理朱澤民:醫療資訊公開,方便民眾做選擇」)並且逐漸有醫院、醫師們不再將醫療品質揭露視為洪水猛獸,願意藉由客觀管道公開給社會大眾。
一位專科醫學會理事長在我們探詢該有哪幾所醫學中心具特色值得報導時,很快舉出他們根據專科醫師考試成績、文章發表、手術量、國際/國內論文發表量、醫師教職師資等指標所做的醫院評鑑,最近三年的排名名單,但還是希望匿名以免引起同儕反彈。
而腦中風醫學會知曉《康健》今年要介紹治療中風有特色的醫院時,特別由理事長、台北醫學大學校長許重義與三位學會成員醫師接受採訪,希望民眾了解他們做腦中風登錄系統,以建立本土資料、並遴選腦中風中心,避免病人送錯醫院延誤黃金治療時間的計劃。
台灣有很多醫生關心社會公眾利益的用心,也流露無疑。
例如不少《康健》同仁到個別醫院採訪時,有醫師先花半小時殷殷期許《康健》擔負起公開醫療資訊的關鍵角色,減少病人跑錯醫院看錯科的損失。 更有某家醫院的某科為了《康健》的報導,事前收集資料開會三次,當天由副院長領軍、該科14位醫生全員到齊、每個醫師簡報3分鐘,希望正確完整呈顯他們長年耕耘的成果。
進行醫院特色採訪過程中,《康健》記者經常一回辦公室就興奮聒噪地與編輯部同仁分享,今天碰到了哪些好醫師,更且發現,台灣的確擁有不少具世界級水準的醫療服務,比方肝臟移植、葉克膜治療、洗腎照護等。現在政府與醫界在規劃將台灣醫療推向國際化,成為具競爭力的產業之一,其來有自。 歸納這些醫師們之所以表現秀異,很大一部份是他們在照顧病人過程中發現問題,找到研究動力,解決問題造福更多病人,從而得到成就與滿足。
更且有不少團隊的召集人或資深醫生懂得培養人才、分享資源、凝聚團隊,逐漸擺脫過去壟斷資源,只求個人拚戰出名,造成人才斷層的惡習。《康健》挑選報導對象時,隱含這個用意,細心讀者應可體會。
深切期許這些優質醫療服務,不應該是醫界圈內人或有關係特權的人獨享,而應該是全民共有,共同珍惜不濫用。
【康健雜誌105期 找對醫生看對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