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03 23:30:06 落葉之楓

【法律常識】結婚,必須辦理登記了

 

【法律常識】結婚,必須辦理登記了

/ 葉雪鵬檢察官

「結婚,應有公開儀式及二人以上證人。」這是 民國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由前國民政府公布施行的民法親屬編第九百八十二條的原始法條,這法條被民法專家稱為結婚的:「形式要件」,民法所規定的結婚,除了這一條所規定的結婚形式要件之外,還規定有結婚的實質要件,像近親不得結婚,便是實質要件中的一款。由於實質要件要看結婚當事人本身的事由,決定婚姻的效力,有多種各別的規定,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道盡的,因限於篇幅,暫不作介紹,留待以後有機會再來敘述。這裡先說明結婚的形式要件相關規定:結婚,是男女兩性本質的結合,除此以外,還要具備社會正當性,為了達到社會正當性的要求,結婚必須符合法律所規定的形式,否則法律就不承認這種婚姻。我國民法第九百八十二條所規定的結婚形式要件只有兩個,第一個要件要有公開的儀式:所謂公開,是指這種結婚的儀式,必須在不特定多數人可以共見共聞的狀態下舉行,至於所採取的儀式,是舊制、是新式,是習俗、是宗教,在所不問。第二個要件要有二人以上的證人:這裡所稱的證人,是指舉行公開儀式的時候在場,目睹儀式的進行,並願意出面為結婚當事人作證的人。由於婚姻的成立必須要舉行儀式,所以被稱為儀式婚主義,儀式婚並不需要官方留有紀錄,一旦發生有沒有舉行公開儀式的爭議,當事人甚難提出證據來證明,對於主張婚姻成立的一方並不公平,因此,民法在民國七十四年進行修法時,在第九百八十二條中增訂第二項條文,明定:「經依戶籍法為結婚之登記者,推定其已結婚。」原條文則移列為第一項。增列條文中的「推定」,只是暫時給予認定的效力,如果有人提出反證,還是會被推翻的。所以推定只是把舉證責任移轉主張婚姻不成立的人。增訂法條所指的結婚登記,並沒有改變結婚的形式條件。結婚還是要符合儀式婚的規定。

由於儀式婚的公示性不足,又不以戶籍的結婚登記作為婚姻成立要件,以致有人結婚數十年,戶籍上婚姻關係仍然一片空白。導致婚姻爭議迭起,有心人更利用事實上已經結婚,戶籍上竟無婚姻關係的記載,進行騙婚與重婚的勾當。難以保障信賴儀式婚的結婚當事人權益。多年以前,即有學者倡議修法,提出將儀式婚改為登記婚的呼籲。得到有識之士的呼應,經過各方的努力,協調與溝通之下,施行已歷七十七個年頭的民法第九百八十二條第一項,終於在立法院獲致共識,在今年的 五月四日 三讀通過,來個改頭換面的大翻修。新修正的民法第九百八十二條的條文是這樣規定的:「結婚,應以書面為之,有二人以上證人之簽名,並應由雙方當事人向戶籍機關為結婚之登記。」舊條文中的第一個要件,「應有公開儀式」的文字已經不見了,也就是說新法條已經摒棄了儀式婚,不以公開舉行結婚儀式作為結婚的要件。舊法條中的第二個要件,「二人以上之證人」的文字雖然仍在新條文中出現,但是意義已大不相同。舊條文只要求應有「二人以上之證人」,對於證人證的是什麼?做的是什麼?都沒有載明。因此民法學者只能解讀:證人祗要在結婚的公開儀式時在場,能夠出面作證這就是了,至於作證的內容就由擔任審判的法官來決定。說的雖然不錯,不過,人的記憶在短時間內或許不致發生錯誤,但是有些婚姻是在二、三十年以後才發生婚姻效力的爭議,這時證人縱能到場,對於幾十年前他人結婚的情景,能否作出清楚的陳述,值得懷疑?所作證詞如果有欠正確,誤導法官作出不當判決,拆散他人多年夫妻,問題可就大了!新修正條文這次增訂一個要件,那就是「結婚,應以書面為之」,沒有書面,就不得稱為結婚。這裡所稱的書面,應是指類似「結婚證書」的文件,其中文字應含有結婚當事人雙方都表明願意結婚的文字,二人以上的證人都要在書面文件上簽名,這書面文件便是解決爭議最好的書證。一有爭議,只要翻出書面文件,白紙黑字擺在面前,想賴也無從賴起。此外,新條文增訂另一個要件:「應由雙方當事人向戶籍機關為結婚之登記」。法條中既有一個「應」,就有非辦不可的意思,沒有到戶籍機關辦理結婚的戶籍登記,就不發生結婚的效力。這就進入學者所稱的登記婚主義的時代。立法機關為了讓民眾有一段時間適應新法,特地增訂民法親屬編施行法第四條之一的條文,明定:「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五月四日 修正之民法第九百八十二條規定,自公布後一年施行。」這次民法親屬編的修正案,  總統是在 民國九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 公布,一年以後就要取代舊條文而施行。想在明年五月以後結婚的人可要注意了,花費大筆金錢的結婚儀式可以不舉行,結婚的戶籍登記卻不可不辦!

[本文登載日期為96615日 ,文中所援引之相關法規如有變動,仍請注意依最新之法規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