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健康你我他】足底筋膜炎 別來「腳」 局
足底筋膜炎 別來「腳」 局
來源:自由時報 文/廖浩欽
許多中年人在清晨起床之後,都必須經過一番錐心刺骨之痛才能夠下得了床,因為足底筋膜發炎的問題,著實困擾人。
足底筋膜是人體重要的避震器,共有4層軟組織,其強度幾居人體之冠,平常不易受傷。但在人體年齡漸長之後,彈性與潤滑隨之下降,一旦受傷則不易痊癒。部份的患者在走過健康步道或山路等不平道路之後發作,也有部份需要長期久站的患者漸漸發作,其共通的症狀皆為無法久站,清晨足跟劇痛,活動約30分鐘之後疼痛減緩,但若加長活動時間,則再經短時間休息之後更加腫脹,嚴重者甚至會影響行走能力。
在中醫的觀點,足底筋膜炎除了外來創傷之外,還需注意有無腎精不足、髓海空虛的問題。當然,這並不代表腎臟與骨髓出了問題,而是足少陰腎經的源頭就在足底的「湧泉穴」,而腎主骨、肝主筋,肝腎陰虛便會引起腰膝痠軟及足跟作痛,久而久之就演變成足底筋膜炎。
治療上,以六味地黃丸為主體外,需要仔細分辨發炎部位為骨腱交界或是肌腱發炎。若是骨腱交界則需加入鹿茸、龜板等二仙膠成份;若是肌腱發炎,合併有口乾舌燥、小便黃赤等症狀,則重用四妙散,即黃柏、牛膝、蒼朮、薏苡仁以加強清熱利溼,以達消炎止痛之功。
疼痛日久者,則需加強活血養血之品,如當歸、紅花、川七,加以益氣之藥如黃耆、玄參等,以防久病耗氣,致使不易痊癒。
不論中西醫,在足底筋膜炎的治療上,減重都是必要的。過重的體重都會加重足底筋膜炎,並且足跟的疼痛會妨礙運動,形成惡性循環。所以減重必須與藥物和復健治療同步,以免影響療效。一般而言,體重減至BMI(身體質量指數)值介於18.5至24之間即可。
盲目的揉捏與敲打,絕對是足底筋膜炎的禁忌,這樣只會使發炎更嚴重。在疼痛發作時,可以適度的冰敷,或是接受復健科的超音波治療,能夠減緩疼痛。
在家中的自我復健重點有二:
第一是要穿合腳的軟墊鞋,減少足跟痛點與堅硬地面或突起點接觸刺激,以免加重發炎。
第二是足底筋膜伸展運動(如圖),患者背靠牆坐於硬板床上,施術者以雙手分持足掌兩側往患者身體方向緩慢而穩定的施力,患者在施術初期也許會感到足底筋膜被動伸展不適,但很快會緩解。此術可一日數次,能夠有效降低疼痛,改善生活品質。
(本文作者為彰化玉衡中醫診所院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