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31 15:44:36 落葉之楓

【生活健康你我他】腦動脈硬化 活血醒腦湯加減治

 

腦動脈硬化 活血醒腦湯加減治
【聯合報╱蘇聰明/高雄市新復興中醫院長】
2007.08.31 03:40 am
 

腦動脈硬化症可能長期無臨床症狀,一旦出現症狀,處理上就較為棘手,建議40歲以上的人,定期進行預防性檢查,早期發現、及時治療。

若腦動脈粥樣硬化,可能使腦組織缺血、缺氧,引起腦和精神功能障礙的慢性腦病症候群,患者年齡多在50歲以上,男多於女,常伴有高血壓、高血脂病史和其他部位動脈硬化,屬中醫學「腦絡痺」範疇。

就中醫的觀點來看,認為這是肝腎不足,精血虛少,不能充養於腦,或痰濁、瘀血、風火等病理上的產物阻滯於腦所致,常見於用腦過度,情緒不穩,年老體衰、房事過度、多食辛辣、油膩或喝酒過量的人。

通常患者除了頭痛、頭重、眩暈、易疲勞、思考及理解能力下降、記憶力減退、失眠、肢體麻木外,嚴重時還可能合併肢體震顫、中風、癲癇、失智等現象。

治療主要從補腎養肝、健脾化痰、活血化瘀、降火驅風的方向進行診治,以使腦微循環得到改善,進而達到活化神經細胞的目的。

中醫療法通常可分三型:

1.陰虛型:急躁易怒、心煩、失眠、頭痛、頭重、暈眩遇煩躁尤易加重、腰膝痠軟、肢體麻木、甚至肢體震顫伴有面紅、耳鳴、口乾、口苦、大便乾燥,熬夜及勞心為主的上班族多屬此型。

2.陽虛型:精神委靡不振、頭暈目眩、失眠、健忘或失智,伴有怕冷、四肢冰涼、痰多、胃口不好、大便較軟、頻尿,通常出現容易畏寒、手足冰冷體質。

3.痰瘀型:面色晦暗、頭痛、眩暈或昏厥、胸痛或胸腹脹悶、心悸、肢體抽搐,甚或言語不清、半身不遂、舌頭呈現暗紫色,常發生在體型過於肥胖或血液循環有問題的人。

中醫治療此病,一般少用苦寒藥,但不應只用溫熱之藥,因為患者體質有虛、實之分,臨床上,常用「活血醒腦湯」為主,再視患者情形,選用適當藥物加減治療。如果是「陽虛型」就加溫補脾腎藥,如果是「陰虛型」,常加滋陰清熱藥,至於「痰虛型」則可加化痰通脈之藥。

患者也要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保持心情舒暢、飲食宜清淡、選用低脂肪、低熱量、高蛋白質的飲食、避免體重過重、保持適當的運動,並積極治療與本病有關的疾病、如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以及肝、腎、內分泌疾病。(作者亦為台灣醫藥交流協會理事長)

【2007/08/31 聯合報】@ http://ud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