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09 23:19:20 落葉之楓

【生活健康你我他】吃香喝辣 小心高血脂報到

 

吃香喝辣 小心高血脂報到
【經濟日報╱曾美枝】
2007.09.09 04:30 am
 

美食當前,你是盡情享受,還是淺嚐即止,甚至拒絕誘惑?每當餐會過後,你知道自己的體重、血液脂肪濃度的變動嗎?

血液脂肪濃度偏高,除少數先天性外,大多和飲食有關,往往大吃一頓之後,三酸甘油脂指數可能從200飆到600mg/dL(毫克/百毫升)。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陳明豐說,如果能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貪吃,絕對有利於健康,也有助於高血脂的預防。

三酸甘油脂 心血管殺手

他指出,血液脂肪最重要的是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中性脂肪)。膽固醇對心臟血管系統的危害,大家都相當了解;三酸甘油脂對心臟血管的殺傷力,也相當明顯,因此,兩者的診斷標準都是200 mg/dL。

陳明豐呼籲,防治高血脂要從生活形態的調整與改善著手,包括:

1. 飲食:不貪嘴,注意油脂、食鹽攝取量。

2. 運動:例如有氧運動、333運動(每周三次,每次30分鐘以上,心跳達130次)。

3. 工作形態:保持開朗的心情。

陳明豐表示,在非藥物治療方面,飲食療效大於運動,最忌諱的是運動之後,又吃大魚大肉補充體力。他認為,運動不必好高騖遠,應把運動融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並要有足夠的意志力、堅強的毅力與恆心,長期持續進行才有效。

依賴藥物 不如均衡飲食

有關高血脂的藥物治療,陳明豐指出,基本上有效且副作用少,但是價格偏高,健保管制也很嚴格,因此,大家不要寄望靠吃藥降血脂,而應著重生活形態的改善。

如果不做好預防與治療,膽固醇、血脂肪增加,易造成動脈硬化,進而造成血管阻塞,導致心肌梗塞、腦中風、頸動脈狹窄、四肢(特別是下肢)動脈阻塞。陳明豐說,動脈硬化的由來,與生活形態、家族體質遺傳有關。

拚命三郎 較易動脈硬化

動脈硬化容易發生在血管分叉處,胸部X光片常看到的主動脈鈣化即是動脈硬化,屬於年齡增長的自然現象,不過,一開始時是微小的硬化。30至40幾歲以上,動脈可能開始有較明顯的硬化病灶,一般而言,男生50歲、女性更年期以後,動脈硬化所衍生的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就會出現。

高血壓、高血脂症、糖尿病、抽菸、不運動等,都是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此外,好勝、攻擊性強、衝動、沒耐性、整天拚命,做事追求完美的A型人,也屬於動脈硬化的高危險群。

血液脂肪濃度與新陳代謝也有關係。陳明豐指出,台灣民眾約18%~20%有新陳代謝症候群。以下五項標準,符合三項或三項以上,就可以診斷為新陳代謝症候群:

1.身體質量指數〔體重(以公斤為單位)除以身高(以公尺為單位)的平方〕大於標準27,或腰圍大於標準(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

2.高血壓大於130/85mm/Hg(或服藥控制者)。

3.三酸甘油脂濃度大於150mg/dL。

4.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液濃度低於40mg/dL。

5.空腹血糖高於或等於110mg/dL。

高血脂和心臟血管疾病、新陳代謝有密切的關係。陳明豐表示,在合理的範圍內,血脂濃度、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愈低愈好,但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愈高愈好。他強調預防勝於治療,但要有恆心、有毅力。(之15)

【2007/09/0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