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18 15:35:05 落葉之楓

【生活健康你我他】中醫先通後補 腸道通樂

 

中醫先通後補 腸道通樂

自由時報/文/王隆碩

在忙碌的工商社會裡,便秘幾乎已經變成人們的通病。以現代醫學的觀點,解便的頻率,從一日3次到三日1次都算正常。然而,中醫的看法有些不同。

中醫是體質調理學,著重於氣機運行的順暢。既然人一日進食三餐,排便次數最好能每日1到2次,有進有出,氣機才會順暢。另外,有些人雖然每日排便,但是大便乾硬難解,或是大便雖軟,但解便無力,難以解出。這些情形,都是腸道機能失調的現象。

長期便秘置之不理,很可能會造成身體的病變。因為糞便是食物消化後的殘渣,必須儘快排泄出去,才能避免毒素造成傷害。

長期便秘的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較高;便秘也使得消化道的壓力上升,間接促使胃酸逆流,引起胃、食道、咽喉的病變。

此外,中醫認為,肺主皮毛,肺與大腸相表裡,長期便秘的人,常有皮膚病的問題,如蕁麻疹、濕疹、痤瘡等,也有些人有慢性咳嗽的問題。

便秘者常有失眠的問題,中醫認為是腸火上炎,使得腦部亢奮所致。

雖然服用藥物治標可改善症狀,但往往會反覆發作。其實只要調理腸道功能,使排便順暢後,有些不適問題就可解決。

中醫治療慢性便秘,通常是採用先通後補的方法。「先通」,就是先使腸道氣機條暢,將宿便清理乾淨,如:承氣湯;「後補」,可分「補氣」和「增液」兩種方法。

「補氣」,就是提供腸道能量,能量充足,自然能正常蠕動,例如:六君子湯、八味地黃丸等。平時軟便卻解便不暢的患者,就應該補氣,而非服用瀉藥,因為愈瀉,腸道能量就愈虛,反而造成不服藥就不排便的惡性循環。

「增液」,就是補充腸道的津液,例如:增液湯、潤腸丸等。腸道津液不足,大便乾硬結塊,就不易排出,此時就要採用增液的治法。如果依賴瀉藥,愈瀉,津液愈枯竭,病情反而會加重。

長期便秘,通常是生活習慣不良所致。最常見的就是過食冰冷。長期冷飲會傷害腸道的陽氣,腸道能量不足就會蠕動不良而便秘。

第二個不良習慣是偏食,纖維質攝取太少。

第三個是欠缺運動。人要動,經脈裡面氣的流動才會良好。下半身的運動習慣如慢跑、步行,皆有助於排便。

此外,壓力大、求好心切,也容易造成便秘。

預防便秘有3個要訣:

●多喝開水少吃冰。

●多吃蔬果少吃肉。

●放鬆心情多運動。

除此以外,平時以何首烏、決明子、杏仁、玫瑰花等泡茶,也有溫和的通便效果。已有便秘困擾朋友,還是要尋求醫師診治,從體質上做調理,才能根本治療。若亂服偏方、瀉藥,或健康食品,往往只是花錢傷身,實在得不償失。

(本文作者為新樓醫院台南總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