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0 09:44:51 落葉之楓

【生活健康你我他】狂打電玩受阻 男童拔毛成癖

 

狂打電玩受阻 男童拔毛成癖

中時 更新日期: 2007/11/20 04:39 記者: 朱立群/台北報導

 醫界普遍認為「拔毛症」是強迫症的一種,患者無法停止拔毛的衝動。但近來三軍總醫院兒童精神科發現,一半以上病患是每天狂打電玩的男童,長期聲光刺激下,一旦在學校不能打電動,就開始拔頭髮、咬指甲,尋找刺激的替代來源。等到父母師長發現時,已經拔成癩痢頭。

 三總兒童精神科主任葉啟斌表示,近來發現的兒童「拔毛」行為,比較像是一種習慣,還不到精神疾病的層次。但有三成病患會復發,多次復發就可能成為真正的拔毛「癖」。

 國小五年級的小偉上個月被媽媽強迫帶去就醫,媽媽陳述:小偉上課頻咬手指、不專心,一回家就打電動,玩到廢寢忘食。更嚴重的是,寫作業時會一手咬筆、另一手用力拔自己頭髮。不管媽媽怎麼吼他,仍每天重複類似動作。

 葉啟斌與小偉和家人深談後發現,小偉的拔毛習慣背後有複雜的原因,小偉的父親工作忙、下班晚;媽媽回家要煮飯、照顧只有六歲大的弟弟,只好任由小偉打電玩。

 葉啟斌表示,分析小偉的生活型態,電玩成了他唯一能夠投注注意力的焦點,一旦失去這個焦點,他就移轉到其他事物,拔頭髮是其中一項。電玩聲光效果帶來強大刺激,小偉唯有從事同樣具刺激性的行為,才能彌補失去的電玩。

 除了拔毛,小偉還會透過其他方式尋找刺激:走路時反覆用手指刮牆壁;走過草地會蹲下,把雜草用力連根拔起。

 葉啟斌表示,以往常見的兒童拔毛症多因情緒問題引起,但近來每周會出現二至三件類似小偉的案例,多數與家人相處方式及小朋友長時間打電玩有關。他說,配合行為療法,就可轉移孩子一心想拔毛的注意力,包括慢跑與跳繩訓練可增強耐煩力;逐步減少打電玩時間可降低外在刺激強度。

 葉啟斌說,父母與師長應一併調整對待拔毛兒的方式:不應吼叫阻止拔毛,否則會讓孩子以為拔毛舉動可以引起大人關心。若生活方式不改善,因行為治療效果有限,就必須合併抗憂鬱藥物一起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