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環境/民俗】知識要消化才會吸收
知識要消化才會吸收
經常南北往返演講或授課,我發現女性追求成長的動力,遠高於男性。但是相對地,女性在追求成長時的挫折感也比較大。有位熟女問:「我常到處聽演講,剛聽完時很興奮,但聽多就麻痺了,聽這麼多演講,對我真的有用嗎?」
一位傑出的女性業務高手,也碰到近似的問題:「剛上完課,覺得自己收穫很多;為什麼幾個星期後,就覺得效果大折扣。」
我很能理解這個現象。如果,把聽課當作吃藥或進補,療效總是有一定的時間限制。過了某段期間,就會覺得一切好像又回復到當初。除非,知識能像日常飲食中的營養要素,經過消化吸收之後,內化成為血肉,才能很自然地成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把握記憶有效期限
好學的朋友們,在聽演講或報名參加訓練課程之前,應該先分析自己對哪些主題有興趣,或哪些課程提供的知識及經驗,可以很快被應用在工作或生活中。以「output」為「input」的學習依據,是最近這幾年來很多專家提倡的方法。
決定主題後,就要熱心參與,過程中認真聽講、抄寫筆記。大腦潛能無限,但片段的記憶有限,所以,演講或課程結束,最好能立刻練習講一遍,以加深印象。可藉由分享給家人或朋友的機會,把重點重述一次,並且儘快將所吸收的智慧,運用在實務上,這是系統化的學習方式,不但短期的效果具體而明顯,經由內化的程序,長期成為自己知識經驗的一部分,甚至變成很自然的行為反應。
至於同一個主題的演講或課程,是否值得重複接觸,就要看個人對其中內容消化吸收的程度。但是,人生每個階段的體會不同,有些演講或課程的內容,在不同的階段接觸,會有不同的領悟,只要時間和資源許可,重複聽講並無不可。
蘋果日報-吳若權
+++++++++++++++++++++++++++++++++++++++++++=
上一篇:【生活/環境/民俗】家庭主婦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