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健康你我他】吃飽腹脹、體型肥胖 膽結石高危險群
吃飽腹脹、體型肥胖 膽結石高危險群 |
| ||
輕微膽結石平時可能沒什麼症狀,但是較嚴重的膽結石,一痛起來,可能造成腹部的劇烈疼痛症狀,十分難受。中醫師易仁儀表示,膽結石的形成主要原因是膽汁中組成物質比例改變。當膽汁成份改變或膽汁中抑制石化的功能失去平衡,便會形成膽結石。經常和國人飲食習慣高油脂食物有密切關係。 中醫師易仁儀表示,身體內的膽汁是由肝細胞及膽管細胞所分泌,主要是由膽鹽與膽固醇組成,當吃進油脂類食物,膽囊便收縮擠壓出膽汁,幫助分解脂肪,若因為某種原因造成膽汁成份改變,或膽汁中抑制石化的功能失去平衡,便會形成膽結石。中醫認為,膽結石是因為情志不暢、肝氣鬱滯又吃了太多膏梁厚味、油膩食物,就容易導致脾失健運,濕熱內生,燒灼膽汁而凝結成石。 醫師表示,臨床上包括四十歲以上、吃飽後容易有腹脹情形、體形肥胖的婦女,多產的婦女及有家族病史者都是膽結石的高危險群;原因可能是因為女性荷爾蒙,使得膽囊排空較差而容易導致膽汁阻滯。患者症狀部分,容易出現右上腹或上腹疼痛或悶痛,有時疼痛會放射到右肩及背部、生氣時或是吃油膩食物後症狀加重、噁心、嘔吐、腹部脹氣、噯氣、發燒、寒顫、黃疸等。 預防膽結石,日常生活保健有何須注意?中醫師易仁儀表示,平常應保持規律的飲食習慣,注重飲食的控制,以低糖、低脂、高纖維、和低膽固醇為主。儘量減少脂肪及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取,例如肥肉、蛋黃、蝦蟹、動物內臟及油炸物等,多攝取纖維類食物,尤其是可溶性纖維食物,如蔬果、燕麥、大麥等。且每週固定運動,維持適當的體重,以減少血中壞膽固醇的含量。 針灸、耳針調理 助疏肝解鬱 中醫如何治療、調理膽結石問題?中醫師易仁儀表示,膽結石中醫辨證分型主要可分為肝氣鬱滯以及肝膽濕熱兩種類型,應以疏肝理氣;以及清熱利水,瀉肝膽經濕熱為原則。此外,可採針灸以及耳針方式調理,有助於疏肝解鬱,健脾和胃以及通腑瀉熱作用。 中醫師易仁儀表示,膽結石中醫辨證論治主要可分為肝氣鬱滯以及肝膽濕熱兩種,包括: 一、肝氣鬱滯型:患者通常痛的情況較輕微,右上腹短暫的或隱隱的鈍痛,常覺情緒鬱悶、口苦、胃口不佳、容易胸悶、胸脅脹痛,生氣時悶痛加重,脈象弦緊。治法以疏肝理氣為主,可用四逆散加鬱金、雞內金、山楂、金錢草、大黃等。 二、肝膽濕熱型:患者發病速度快,右上腹劇痛,噁心嘔吐,胃口差,惡聞葷腥,口渴喜飲,高熱,惡寒,嚴重時出現黃疸症狀,小便黃濁或短少,大便秘結,舌苔黃膩或白膩。治療可用龍膽瀉肝湯或茵陳蒿湯加減,以達到清熱利水,瀉肝膽經濕熱的作用。 針灸部分,醫師指出,可針對包括章門、期門、日月、肝俞、膽俞、脾俞、足三里、陽陵泉等穴。以及耳針可針對肝、膽、胰及神門等穴,有助於疏肝解鬱、健脾和胃、通腑瀉熱。 【2008/01/16 台灣新生報】@ http://udn.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