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2 16:35:39 落葉之楓

【藝文賞析】不再當水泥

 

不再當水泥              ‧王文華

張明正和我開公司,取「若水」這個名字,除了崇拜老子「上善若水」的意境,也喜歡「水」的特質。

水是流動的。在工作和生活中,流動,才能產生持久的力量。

我的求學和職場生涯,走的是「陸路」,不是「水路」。生活的內容,主要是「水泥」,不是「水」。

水泥的工作,是固定的。每天有例行公事,24小時奉獻給公司。水泥的公司,組織架構和權力分配很清楚,老闆一個命令,大家忙成一團。水泥的休閒生活,有清楚的計畫和時程,趕到和完成一個行程,比享受那個行程更重要。

水泥人生中,沒有surprise。好處是沒有焦慮、不安、迷惑、狼狽。壞處當然是沒有驚豔、驚喜、自由、隨意。水泥的生活,是一個靜止畫面,再怎麼豐富,也不能持久。真的就像水泥一樣,堅固,但乾枯。

離開外商公司後,我開始過「水性楊花」的生活。在工作上,有明確的目標,但不執著於特定的方法。除了起床和睡覺,很少重覆的行程。因為是SOHO族,沒有固定的老闆和部屬,沒舞台玩權力了,只好安安份份地拼感情。

在日常生活,沒有付帳時要報統編的飯局,也不會跟根本不認識的人唱KTV。沒人約我了,我就自己約自己。一個人坐在餐廳,想自己的人生要點哪一道菜。朋友變少了,交情反而更深。見面不需要一周前預約,然後一小時前又臨時取銷。我開始享受隨興的幸運和失落感。經過朋友公司就上去坐一下,不在或沒空招呼我沒關係,有空聊一下,就是紅利。

簡單的說,水的生活,是油然而生、水到渠成、順勢而為、自由隨興。我不再有人定勝天的狂妄,於是也沒有天負我也的悲涼。既沒有征服世界的理想,就沒有是非成敗的憂傷。流到什麼容器,就是什麼形狀。海在哪裡,就流向哪裡。因為是流動的,所以可以永續。

這樣的哲學適用於個人,但適用於公司嗎?

「若水」是一家水公司。我們沒有老闆、沒有頭銜、不用打卡、不用請假。我們講好每個人的責任,每周要達成的目標,然後就各自去做,互相cover。遇到突發狀況,說變就變。沒有達到目標,自己覺得丟臉。我們不信人定勝天,但信借力使力。想改變世界,但方法不是愚公移山,而是用一根槓桿。

當然,這樣的管理方法可能會造成混亂和懶散,但只要找到對的人,結果卻像管弦樂團。

在「若水」每周六的演講後,我們提供場地,讓學員們自由交流。起先我們還擔心大家變成無頭蒼蠅,後來發現:學員會自動形成小組、自然產生主席、有見解的發言像磁鐵、天馬行空的會被嫌棄。兩個小時還欲罷不能,每次我們都捨不得關燈。於是我體會到:不要低估了群眾的「水性」!大部分員工是水泥,都是在官僚體制下的不得已。當你給了他們自由開明的環境,幾乎每個人都能湧現溫泉、行雲流水。

很多主管是control freak(控制狂),他們對自己、員工、公司都太沒有自信,於是必須監控每一個環節,檢查每一張收據。於是大家都變成水泥,沒辦法移動或感動,只能放在工地,不適合放在心裡。做「若水」後我學到,與其把時間花在「管人」,不如把時間花在「找人」。找到最好的人,就讓他流動。如果還疊床架屋、建造水壩,那豈不是化水力為阻力,把活水變死水?

走進若水的辦公室,你第一眼看到的是櫃子上來自各地的水。我們用這些好水來招待客人,也提醒自己:公益的路,比商業更崎嶇。如果是水泥,我們就通通卡在原地。只有以水的輕盈和彈性,才能柳暗花明、不斷前進。「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人生的追尋,不管是事業、愛情、價值、善意,都只是在尋找,那流動的活水而已。

◎刊載於《Cheers》雜誌 2007 年 12 月號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