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企管知識】魯冰花奇蹟,平民經濟崛起 力抗不景氣!(下)
魯冰花奇蹟,平民經濟崛起 力抗不景氣!(下)
【文/莊素玉;攝影/邱劍英】
黃有才也指出,新興國家經濟高度發展,中國、印度經濟起飛後,原來都吃穀物,現在也吃動物性蛋白質。畜牧動物又需要大量的穀類飼養,動物也吃掉大量的糧食。
德盛安聯農金基金經理人林孟洼分析整個農業該是上肥下瘦。上游的種子農業、飼料農業看肥,下游的食品加工、農業運輸則持平。譬如說過去幾年來,上游的農業原材料如麵粉漲了七○到八○%,玉米由去年的四美元漲到十美元。
現在一些開發中的國家如中國、越南、埃及也開始採取停止稻米出口的措施。顯然台灣的糧食也要靠進口,但部份算可操縱在自己手裡。
黃有才指出,過去每年政府都有編列安全存糧,也有休耕制度。休耕不是廢耕,是讓土地休息,保持可恢復生產的現況,而不是讓農地成為建地。
「保留一些彈性,否則像菲律賓還要跟越南拜託賣米給它,」黃有才說。
黃有才指出,民國九五年最新統計顯示,台灣糧食自給率是四四.五%,肉品自給率是七二.一%,蔬菜自給率是八六.七%,油、黃豆是九.七%,水果五八.九%, 穀類四四%。
除了提高自給率之外,質也要不斷提升。台灣自日據時代就已經設立的各類農、漁、畜牧等研究單位,研發出來的各類稻米、茶葉、果樹、蔬菜等新品種,成果也相當驚人。這導致現在雖然講求全球農業貿易自由化,台灣的小農戶們所生產的農產品如稻米、紅茶,甚至水產養殖,仍然相當有競爭力。
新上任的農業試驗所長陳炳輝,在布滿蝴蝶蘭的辦公室內指出,農村是很好的都市緩衝,年輕人在都市找不到工作,可能回到農村。
「即使WTO開放農產品,我們對農業有信心,」美國普渡大學抗植物病蟲害博士的陳炳輝說。
農業智庫為農民點農成金
農友種苗公司創辦人陳文郁指出,農業本身是維持生命的食物,農民本身應該有驕傲的心,才能把農業做好,而執政者如何讓農民能生活,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
雖然很少引起國際關注,但台灣的農業研究智庫表現,是相當令人驕傲的。
譬如農業試驗所耗費十年育成的「益全香米」,推廣栽種後,短短五、六年內,創造四四億元的商品價值。
台灣紅茶的故鄉──南投縣日月潭邊的魚池鄉,歷經一九九九年九二一震災的重創之後,反而因為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所育成的台茶十八號、被命名為「紅玉」的紅茶,經濟環境大幅改善。好的紅玉紅茶一斤可以賣到兩千元,附加價值不會輸給高海拔又破壞水土保持的高山茶。
魚池鄉的紅茶也開始結合歷史、文化,創造獨樹一格的紅茶文化。和?森林紅茶創辦人陳彥權夫婦與父親石朝幸,更因為一直沒有把日據時代遺留下來的茶樹園廢棄轉種檳榔,留下奇貨可居的百年台灣野生種山茶樹與日據時代就引進的八十歲紅茶樹種,而發起歷史財。
他們的特色紅茶不只是台茶十八號的紅玉紅茶,也有祖母綠(八十歲的日據時代日本人配種的老紅茶茶種)及紅寶石(一百歲的台灣原生種)。
「有好品種產生,自然讓農民有很好的收入,」茶改場魚池分場長林金池說。
魚池鄉的紅茶客人不只來自竹科的工程師,也有俄國人慕名在鶯歌設立採購公司,採購台灣紅茶賣到莫斯科。挪威、英國、德國、日本也都有人指名要買台灣紅茶。
農業下游也瞄準國際市場
在農業的下游,有些國內食品連鎖企業也開始以自己的品牌走到國際。以工廠設在高雄縣大寮鄉的翔美雪花冰而言,只是在工廠內由董事長高文婉將逆滲透水加上各種水果材料研製成好吃的雪花冰,遠遠外銷到日本東京、大阪、新加坡、中東等地。
在日本,翔美的雪花冰可以賣到一千兩百日圓一碗,不會輸給義大利進口冰淇淋。
台灣連鎖加盟促進會祕書長李培芬就相當感佩翔美,「把台灣的水透過雪花冰外銷到二十幾個國家,」李培芬指出。
事實上翔美雪花冰在全台灣也實施小資金的加盟連鎖,提高了台灣鄉村失業人口的就業機會。台南縣麻豆鎮鎮民、原在化工廠工作的楊皆得,早在十七年前加盟翔美在麻豆鎮賣雪花冰及簡單餐飲,在鎮上也因而致富,他現在念東海大學食品營養系的兒子也打算將來繼承家業。
現代化農企、高學歷農業興起
農業也開始有些新的生命。有機和企業化兩項元素也開始進入農業。
位在台南機場附近,一塊原先看起來幾乎沒有經濟價值的台糖甘蔗園在租給四個高學歷的農業領域的年輕人做有機菜園之後,開始產生極高的附加價值。巨農有機蔬菜不只供應宅配,也每天運送到全台灣的有機蔬菜店。
土壤是大地之母。經過兩年的調養土地有機質及溫室管理技術及就業農民的管理,巨農的溫室生產,由第一年一分地兩百公斤的產量成長到四百公斤。
周俊吉的巨農農場大多採日薪制,一天工作下來只能領七、八百元報酬。但對於工作機會缺乏的回鄉年輕人卻是一份很難尋覓到的工作。
雖然薪水微薄,但家住台南縣新市鄉的周俊吉父親卻經常有鄉下鄰居問他,「周俊吉的農場有沒有需要聘人?」
合作也成為農村人口超越貧窮的一個方式。無論是高雄縣內門鄉的火鶴花農、台南縣玉井鄉儲蓄互助社的微型金融、南投縣竹山鎮的青竹生產合作社都是民間自動自發的互助合作。
退休人、失業族尋回生命價值
青竹合作社的農民過去有感於種孟宗竹在大陸、越南的競爭之下,無法生存下去,改而轉種觀賞用竹子。竹農們常常與合作社的成員們喝茶聊天交換新品種資訊。合作社也成為對外接受外面訂單的窗口。否則農民在茫茫的黃土中,很難知道他們的客戶在哪裡。
人生命的價值也在田野風光中重新得到肯定。沒有人聘請的退休人、失業族等,有的乾脆回老家去將繼承來的農地重新開墾。
原本在台北當膠帶廠廠長、現年五十五歲的賴星印,在台北斷斷續續開了一年計程車之後,就決定回苗栗縣大湖鄉海拔一千四百多公尺的馬拉邦山山腳下種兩分地草莓。
草莓田是每年八月重新育苗照顧到四月採收。兩分草莓田一年可為賴星印帶來三、四十萬元的淨收入,對小孩已經經濟獨立的賴星印生活不無小補。所以每年採收完之後,他會跟農夫朋友們去大陸自助旅行。「我已經跟台北斷交了,」賴星印坐在空氣香甜的馬拉邦山的草莓田地前說。
民間合作力量崛起中
農業是個最貼近地球的產業。農業業者很容易感受到土地的憤怒,而止痛療傷後的土地也常會回饋給人最甜美的果實。如魚池鄉歷經九二一重創之後,高雄縣內門鄉歷經口蹄疫之後,都市工廠的人失業之後,為了超越貧窮,土地立即回饋給他們基本的生活溫飽,甚至更好的生活回饋,如高單價的紅茶樹,如高單價的火鶴花,如利己利人利土的有機農業。
當全球經濟風暴來襲,荷包日益縮水的中產階級面對物價漲、薪水卻不漲的困境,開始要藉由這次輸入型通貨膨脹的來襲,重新思考。
「我們大眾,尤其是底層大眾,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生活在很富裕的條件下,我們可以重新思考,什麼是商品消費、什麼是生活消費。這是我們應該去省思的,」梁玲菁說,我們可以考慮消費行為的改變。
連縱橫美國、日本的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也對農業產生興趣,跑去北越造林,台灣許多企業家也對種蘭花產生興趣……。
農業不再是魯冰花,而是一種新型態、新價值的經濟產業。生活也不是只能依賴大企業,民間一股穩定合作的經濟力量開始形成,以重拾舊日美好時光。
【天下雜誌393期 平民經濟 終結貧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