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賞析】迷走尋路
迷走尋路 |
◎林文義 圖◎陳裕堂
信仰。在神之庇蔭下,眾生容顏就格外虔誠、謙卑。對於台灣這島國,似乎僅有神啟,始能平息眾多喧譁。
於是,端詳每一張容顏,從前望的眸色流洄之間,終究能夠解讀再三——從暴戾至祥和,自不安到平靜;步入教堂,走進寺廟,信仰之肅穆,果真是一件大學問。說來又彷彿具備著某種「普世」價值了,善念與惡心豈又是宗教所得以全然轉化?行入或步入的一瞬,僅於一念之間。
數百年以降,島嶼住民一直在歷史迷霧裡,難以真正尋之自我定位,這是被長期殖民之制治導致的挫折、失志甚至無形中形塑為「奴化」的民族悲劇……
畢竟,先民曾經有著壯闊、堅執的墾拓者精神,開山拓園,血淚交織的拚搏,只為了世世代代子孫有著好將來。是故,數百年來的歷史紀事,呈現碎裂、斷片,傳說與事實,變造與浮誇……多少亦人云亦云地流為台灣通病,台灣真正的歷史事實並未建立,至今仍在迷路之途。
說來,做為島國之人,依然百年沉痛,卻還是樂觀。
波瀾詭異乃前之險厄
辭鄉不回首
一淚一徘徊
過黑水就是光之遠景
那是夢中之夢
堅信原是禁制之心
殘忍突圍地放懷吧
渡過海就是自由……
老祖太,喁喁獨語彷彿說給自己聽。兒孫們總說,老祖太具是追憶逝水年華罷了,竟忘了他亦曾有小白馬般的青春往昔,歲月永遠最公平,有天,兒孫亦會老去,只有台灣島嶼永遠年輕,像一首不朽之詩,恆久之歌。
如果願意,就自許為謙卑的旅人,問你自己——真正認識所成長,生死以之的島鄉有幾分?縱然行過異國百地,只怕最陌生的,還是這幅員三萬六千方公里,如魚,似蕉葉的台灣原鄉,輕忽之土,愛恨之念。
曾以文學試圖記載吾土吾民之心,曾以映像攝錄本鄉本土之顏,回眸反思,究竟是真實還表相之幻覺?相信初心原是最虔誠的眷愛,猶若戀人般地無怨無悔。
詩集的封面,驚豔於前之夕暮如剪影般之黑色丘陵,挪前右側是落日餘暉遺照之綠色岬岸,泛著金黃,遠眺竟是深藍之海了……靜謐地,美麗地,我們的島之最北方。旅人以詩,戀人以映像,這是對於原鄉最深地致敬。
或者,應該要從島的最南方回看,譬如:鵝鑾鼻。
南方以南,亞熱帶的最後界線,曾經是捕鯨人的港灣,龍舌蘭以及椰樹奔放的壯闊,那裡的人之容顏永遠燦爛如陽光,他們出海去捕魚,種植阡陌百里的肥嫩洋蔥,祭典時節,燒王船,媽祖遶境,鞭炮及人潮,歡笑及汗水。
虔誠與淳樸,勤奮和踏實,這是島最美麗的容顏。
縱然身置南中北都會,但見華廈高樓千萬間,奢華浮誇的時尚與利欲之爭逐,相信有識者亦具生命反思之心,悲憫之情,哪怕腐敗的政治多年來折損民性,灰黯純淨,相信皆有一番初心善念,惡質則還之嗜賭不仁的政客。
若你穿越連貫台北與宜蘭之間的雪山隧道,以時速七十公里車程前行,只要十二分鐘。擅於炒作的房地產商人鼓舞被盆地圍城的都會人,將蘭陽平原充做「後花園」,小說家黃春明先生已早發先知之警示——永遠不走雪山隧道!鏗鏘之言,自有大智慧。北宜舊道,人車漸稀,可悠哉行車,閒適散步,春賞山櫻,夏看杉樹,秋觀紅葉,冬迎霧景。待抵金面山,俯望就是波濤間靜泊的龜山島。
九彎十八拐。坪林中點的芳香茶食,不買茶之路過旅人,笑意滿盈的店家亦會不吝地奉上包種茶解你唇渴溫舌;而後感心致謝,上路後,又是車窗外清沁溪聲山美。
小說與詩行過土地
識與不識虔誠書寫
關於陌生或熟稔
我們的島以及同胞
水泥管子或者山櫻紅葉
禁錮還是放懷
純淨之心終究會抵達
猶若歡笑定義隨人不一
歡笑定義隨人不一。921百年強震之後,南投山間鄉人依然堅定地重整家園;你看那民宿主人,茶農、商家,面容之真摯、篤定,明天永遠是更美麗的時光。沒有哀愁的不必要自憐,這取自數百年來,先祖之遺風——只有爭口氣,勇健、堅執地存活下來,自信地存活下來。
921百年強震,台灣島民首次地意志合一,休戚與共,終教舉世為之動容。不待政爭日驟的焦慮與遲疑,四方急馳災區,人民牽動政府,這是同胞之愛的永恆圖象。
而今,美麗如重生之蝶,南投又是幽美神遊之鄉。
尋索921昔時廢墟殘影,印證今之親炙之原址,只有台灣人在大難之後的認命以及堅韌,並且勇於重生。
歷史之於台灣,生活之於人民,我們堅信:最終的善念依然本之民性初心;糾葛的國家定位,身分認同,也許允為一種過程,悲歡與榮辱,耗損與豐收,皆付一笑之間或慨歎片晌,相異之族群、語言、習性、信仰、認同,不就如政客曾提示之:「生命共同體」嗎?何須惡意操弄?
台灣島國,生死以之,應許的永恆原鄉。
依然在迷走之間徘徊,動盪;那,就勇敢尋路吧!●
自由時報-970423
++++++++++++++++++++++++++++++++++++++++++++++
下一篇:【藝文賞析】你找到你的幸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