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8 21:24:21 落葉之楓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素食名人》大文豪托爾斯泰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素食名人》大文豪托爾斯泰 
 
  2008/4/28 | 作者: ◎雷恩‧貝瑞/著張若葹/譯
 
  西元一八二八年九月九日,李奧‧托爾斯泰誕生在俄羅斯最古老的一個家族中。當父親去世時,五個孩子中排行第四的他,繼承了包括父親伯爵的頭銜、四千英畝產業,以及負責耕作這塊農地的三百三十名農奴。

●放蕩貴族變農奴

身為一個年輕人,托爾斯泰在晉身權貴階段的同時,也陷入了墮落的深淵中。然而,托爾斯泰天生有著擺脫不掉的社會良知,從他的日記可以證明,即使身為放蕩的大學生,他會為了自己的道德淪喪而感到苦悶憂慮,隨之而來的罪惡感又是如此劇烈,尤其對農奴的苦境所產生的道德憤慨是既強烈又真實。

如何使自己富裕特權的生活能與農奴的痛苦卑微相稱,這個問題終其一生都困擾著他。從《塞瓦斯托堡故事》、《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到《復活》等著作中,都持續出現這個主題。在個人方面,他愈來愈像自己莊園上的農奴,過著簡樸而心靈富裕的生活,藉此讓自己稍感心安。

他唾棄那些充斥於莫斯科的華麗表象和媚俗行徑,事實上,身為文學鉅著《戰爭與和平》的作者及俄羅斯最顯赫家族的後裔,他可以輕易掌握權柄;但是這位大文豪卻在聲望如日中天時,換上了農人的裝束,放棄所有財產(把它們讓給妻兒)。

他有一段時間甚至放棄文學,像個小農階級一樣做補鞋匠的工作,他的一個朋友曾把他修補完成但未穿過的靴子,放在書架上的托爾斯泰作品旁邊。托爾斯泰一心效法自己莊園裡農奴的行為,就好像一隻狼披上羊皮,不是為了捕食羊群,卻是急切的想要變成羊一樣。

這個譬喻到後來愈來愈真實,當托爾斯泰五十七歲時,幾乎已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農民,他不再吃貴族們的大魚大肉,卻成為一名素食者,因為全世界的農民都只能吃素,肉類對他們來說實在太貴了,黑麵包及馬鈴薯才是他們的主食。

●二十五年吃純素

西元一八七五年,托爾斯泰邀請美國哲學家威廉‧弗雷(William Frey)到他的亞斯納亞‧波利亞納莊園作客三天,他驚訝的發現弗雷是個素食者,便央求解釋素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當弗雷說完時,托爾斯泰上前擁抱他說:「多謝你明智中肯的一席話!我一定會以你為榜樣,不再吃肉。」托爾斯泰的一個學生菲納曼當時也在場,他在日記中寫道:「真的,李奧‧托爾斯泰從此不再吃宰殺而來的食物,甚至一度只以麥片粥維生。」

茹素後的他,對財富地位棄如敝屣的轉變,使他與喜歡宴樂場合的貴族愈來愈格格不入,他認為他們都是虛擲光陰、依賴勞動階級供養的寄生蟲,和愛吃肉的大老粗。他不再參加宴會,只與被人們稱為「托爾斯泰信徒」的入室弟子為伍。

●堅持人道與和平

托爾斯泰儘可能的貼近莊園裡的農奴,白天在田野中工作,夜裡則寫作。在他做了這些轉變之後,作品開始變得愈來愈有辯論性與啟發性,而他這時的寫作目的,也多半是要為人道事業籌措資金,例如在鄉間設立素食賑濟站,以及為主張和平反戰的宗教組織籌設落腳處。

托爾斯泰在這段時期中最出色的作品就是〈向上的第一步〉,這篇文章中記載了他親眼目睹的典型屠宰場實況,這是反對肉食的文學作品中最有力的一篇論述,托爾斯泰鉅細靡遺描述宰殺動物的殘忍過程,而他所敘述的還是個標榜人道的屠宰場。

甘地是托爾斯泰認為最有出息的弟子,他曾預言甘地必會有一番成就,而甘地也完全了解他的素食觀點。但是托爾斯泰的妻子、親友們卻都擔心他的精神狀態有問題:一個不愛吃肉、也不對農奴作威作福的伯爵,肯定心智不正常。

相對的,許多外國政治家、學者及記者們,都會不遠千里來聽取這位智者的聖言量。在俄羅斯人民眼中,托爾斯泰的筆比沙皇更有力,他們視他為聖人和神的代言者,對他崇敬萬分。

●精力充沛大文豪

托爾斯泰一直到七十幾歲仍保持著異乎尋常的體能,義大利著名精神病學家伽薩列‧隆布羅索曾請求見面,藉以研究這位六十九歲素食老人。

會面當天,托爾斯泰在一場費時兩小時的網球賽中痛宰女兒後,又邀請隆布羅索比賽泳技,這位年輕人為了趕上托爾斯泰的速度,結果差點溺斃,托爾斯泰不得不停下來把這位嗆水掙扎的倒霉鬼帶回岸邊。隆布羅索對托爾斯泰的體力及耐力大為驚嘆,他回憶道:「他一抬手就把我給舉起,好像我只是隻小狗似的。」

根據為托爾斯泰立傳的亨利‧特洛耶(Henry Troyat)所言,他每天接待三十名訪客吃素食中飯是稀鬆平常的事。 托爾斯泰在世的最後二十五年一直維持吃素,從未有絲毫動搖,這看來似乎有些難以置信,然而托爾斯泰卻有著鋼鐵般的意志。(柿子文化)
 

來源:人間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