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30 23:44:47 落葉之楓

【藝文賞析】都市叢林的幽境 ◎文‧歐宗智

【藝文賞析】都市叢林的幽境 ◎文‧歐宗智
 
 刊載日期:2008-04-30  
 

 公園是都市的肺,世界大城市都闢設廣大的公園供居民散心,臺北當然也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公園,其中陽明山國家公園具國際水準,是臺北市值得驕傲的一處公園,只可惜距市區稍遠,不若紐約中央公園或東京上野公園之位居市區,又有捷運系統相通,方便市民出入。臺北市區較大也較便於市民親近的都會公園為二二八和平公園與大安森林公園,只是面積與紐約中央公園或東京上野公園相比,猶如小巫見大巫,未免相形見絀。倒是臺北市區仍有以小取勝的公園,像是都市叢林中的幽境,帶給人意外的驚喜。
周末,天氣晴好,從位於臺北當代藝術館(原臺北市政府)旁、由臺灣先生和日本太太共同經營的法式餐廳「MAYU」出來,安步當車,自長安西路繞中山北路,走往中山南路、自由廣場對面的國家圖書館。途中,經過中山北路與北平西路交叉口附近,亦即台北車站後方,發現了融合中國江南庭園造景和東洋風格旅館建築的「逸仙公園」。四周鏤窗圍牆內,占地約一千坪,屬迷你型,但園內種植了黑松、龍柏、茄冬、葫蘆竹、白梅、紅梅、杜鵑……等,且有假山、水池、碑亭、迴廊、曲橋以及草地,精巧有致,如脫俗美女。然園內最特別、也最具價值的是其歷史建築││梅屋敷。
「梅屋敷」原為日本人經營的旅館,建於明治三十三年(西元一九○○年)的「御成町」。據考,國父孫中山先生曾數次來臺,其中第二次即下榻於梅屋敷。一九一三年八月,民國肇建未久,二次革命失敗,國父偕胡漢民等離滬赴粵,謀再舉討袁之師,行抵福建馬尾,獲悉粵局有變,乃轉來臺北,宿於「梅屋敷」。當年,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派專人接待、隨行護衛,並與國父於此會談政情,外人知之者甚少,惟臺籍國民黨員翁俊明、楊心如等曾前來面見。國父居留數日,即赴基隆,搭輪赴日,籌組中華革命黨,繼續從事討袁革命運動。國父居住「梅屋敷」期間,曾為旅館主人「大和宗吉」暨其弟藤井晤一郎分別親書「博愛」、「同仁」墨寶。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投降,隔年國民政府以「梅屋敷」深具歷史價值,乃將之改建為「國父史蹟紀念館」。迨一九八三年,為了配合政府鐵路地下化工程,隧道東線頂端部分恰巧經過國父史蹟紀念館,除將之以原址原貌重建於北方五十公尺,至一九八七年完成工事,以「逸仙公園」為名,重新對外開放。
目前逸仙公園內的史蹟館,即「梅屋敷」傳統日式木造建築,約四十七坪,長方形,入口玄關位於南面,遊客可在此處坐著脫鞋。房舍外圍是半戶外迴廊,迴廊外側為木格玻璃窗,房舍南北對角皆有直條木窗,採光極佳,令人身心舒暢。坐在窗邊,觀賞庭園景致,別有一番逸趣。屋頂覆蓋老式暗黑色「理想瓦」,屋脊和垂脊的末端鋪有「鬼瓦」,三角形山牆設通風氣窗,防止木造屋架受潮。史蹟館內部鋪榻榻米,二隔間打通為陳列室,西邊展示內容包括國父事蹟照片、遺稿、照片等,東邊有國旗、黨旗、國父半身銅像、懸掛遺照、「博愛」墨寶,以及昔日住宿時之佈置樣式,含茶几、坐墊等,和遠從舊金山蒐集來的國父使用過的辦公桌椅。在這棟清雅的歷史建築內,流連徘徊,撫今追昔,在在引人思古之幽情。
館外設有碑亭,內有先總統蔣中正親題「匡復中華的起點,重建民國的基地」碑文,係一九五四年中國國民黨慶祝建黨六十年所立,頗為莊嚴。遍植梅樹的庭園中,有一九八七年該館重新對外開放時,蔣經國總統、李登輝副總統於植樹節手植的一對龍柏,顯得氣勢非凡,尤具歷史意義。
逸仙公園位於臺北市中心地點,四周商業繁華,園外的車水馬龍和園內的清幽靜謐,形成強烈對比,顯得神秘又動人,帶給遊客煥然一新、迥然不同的感受。當天下午,沒有其他遊客進來,我們彷彿擁有了整座公園,遊憩其間,好不快哉!免費參觀史蹟館,欣賞了日式木造建築與中國江南庭園造景之美,坐在戶外的迴廊護欄上休息,聽見此處鳥鳴啁啾,不輸園外的喧囂車聲,除了常見的白頭翁之外,亦見伯勞鳥停在綻放白梅的枝頭曬太陽、喜鵲於假山草地輕啄覓食,我們的心情就跟野鳥一樣悠閒,覺得這真是難得愉快的一個下午。※


轉自更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