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16 00:08:38 落葉之楓

【生活健康你我他】爸媽亂吃藥,怎麼救?(上)

爸媽亂吃藥,怎麼救?(上)
老人家像松鼠一樣,非得囤一堆藥在身邊才安心,如何讓他們不再為藥瘋狂?
【文/朱芷君;圖/鄭佳玲】

 

 

 

 

 

 

 

 

 

 

 

 

 

 

 

 

 

 

 

 

如果你家中有超過60歲的長輩,那麼應該和我有一樣的煩惱:為什麼他們這麼愛吃藥?

不少老人家迷信藥「有病治病,沒病強身」,就算沒問題,也要在家存藥有備無患,搭配琳瑯滿目的健康食品,如同自營小藥局。醫生開的處方藥就罷了,更糟的是道聽塗說,出遊時上車睡覺下車買藥,甚至成為電台郎中瞄準的肥羊(因為他們忠誠度驚人又會呷好逗相報)。

診治許多老人的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景彥,就碰過病人迷上地下電台含類固醇的黑藥丸。家人勸不聽,拜託陳景彥當黑臉嚴重警告「再吃,腰子就會壞掉,要換腰子」,才解決問題(如果長輩有信賴的醫生,不妨試試看這招)。

因身體機能退化,易罹患慢性病,老人用藥量確實會比年輕人多,但這種「有看病就要吃藥」、「多吃才有效」的心態,也令醫生不得不開藥滿足病人。有時好醫生幫忙減扣不需要的藥,「還會被病人(嫌)說『給你看藥愈吃愈少』就不來了,」台大醫院老人醫學部暨內科主治醫師詹鼎正感嘆。

但也不能全怪老人家執迷不誤。他們年紀大身體漸差,渴望靈丹妙藥解決病痛,又少有機會接觸正確的用藥觀念。而且在台灣就醫經常三、五分鐘就結束,連多問幾個問題都來不及,如何奢望和醫生仔細討論用藥?

醫療環境一時難以改善,只好自立自強。到底必須掌握哪些老人用藥知識?有什麼「撇步」能幫助父母吃對藥?《康健》訪問專家後,濃縮提煉專治長輩愛吃藥、亂吃藥的秘方,送禮自用兩相宜,絕無副作用。但切記搭配愛心和耐心(及少許合理的恐嚇),隨時機會教育,便能逐漸降低家中藥品庫存量,真正有吃有保佑。

1.化繁為簡,去蕪存菁

吃不必要的藥,只會加重病情、衍生更多問題,「用最少的藥,治最多的病,才是銀髮族用藥的黃金定律,」詹鼎正強調。

學理上吃超過5種藥就是多重用藥。多重用藥將導致無法遵守醫囑服藥,疾病控制變差;提高用藥錯誤及藥物副作用風險;更增加藥物與藥物間交互作用的機率。

「藥能治病,也能致病,」台大醫院藥劑部藥師黃織芬提醒,藥品絕對不能當成進補的工具,尤其來路不明的藥物,對肝、腎機能退化的老人,可能導致洗腎、肝衰竭的悲劇。以下對策有助避開多重用藥的地雷:

■製作用藥紀錄:將老人家長期服用及會過敏的藥物學名記錄下來,定期更新。不管到診所或醫院就診,都先出示給醫生,避免重複開藥。可詢問醫院是否提供格式化的卡片,或上衛生署網站下載http://health99.doh.gov.tw/educZone/edu_detail.aspx?Catid=11493

或在住家附近尋找合格、可信賴的健保藥局藥師做藥物諮詢。

■少逛醫院:除了感冒等小病,儘量在同一家醫院就醫,讓醫生能看到完整用藥紀錄,出問題時能立刻追蹤。或選擇老人醫學專科,由擅長老人疾病的醫生統整藥物。

■主動告知用藥狀況:老人家礙於醫生權威,常不敢說明服藥的反應或需求,「擔心醫生會不高興,寧可拿藥卻不吃,或又去別家看,」詹鼎正發現,如此既浪費又無益病情。說清楚,醫生才能找出最適合、有效的藥調整更換。碰到那種你說實話卻罵人的醫生,可以考慮另覓更有愛心的醫生。

■從生活做起: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很難單獨靠藥物達到完全的控制,「改變生活及飲食習慣,藥效會更好,甚至可以逐漸減低藥量仍能維持很好的效果,」台大醫院藥劑部藥師朱蓁蓁說。從飲食、運動、體重控制下手,將有助脫離多重用藥、減輕身體的負擔。

2.這樣吃,才保安康

■遵照處方吃藥。有些長輩常會擔心藥品副作用而自作主張降低藥量,卻未及時告知醫師,導致疾病控制不佳,不知情的醫生以為藥量不足進而增加用藥劑量,萬一突然心血來潮乖乖按照醫囑吃藥,可能由於藥物作用過強導致嚴重後果。

■確實遵守服藥時間。忘記吃藥時,數小時內想起來可以補服,如果接近下一次吃藥時間就不要補服,更不要一次服用雙倍劑量。若有不清楚的地方請諮詢醫生與藥師。

■先為老人家備好每天要服用之藥品,可避免吃錯或漏吃。例如一天吃4次,可拿盒子分成4格(早餐、午餐、晚餐、睡前),把每頓要吃的藥裝成1份,一次準備不要超過7天份,再讓老人家按順序吃。或到藥局、醫療器材行買分裝藥盒,但密封包好的排裝藥品先不要打開鋁箔包裝,以免藥品受潮影響藥效。

【康健雜誌114期 小症狀 心臟大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