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21 23:44:48 落葉之楓

【生活健康你我他】心肌梗塞

【生活健康你我他】心肌梗塞
文/殷偉賢

典型心肌梗塞發作時,會持續胸痛,通常超過20分鐘,甚至合併氣喘、冒冷汗、心悸、頭暈、嘔吐等症狀。但也有例外,尤其糖尿病患對痛覺較不敏銳,常常忽略了前兆,一發作就相當嚴重!女性和老年人發作症狀也較不典型,常造成診斷上困擾。

◎縮短搶救延遲期

在醫學資訊及緊急救護發達的美國,病人從發病到求救仍有3至4小時延遲,在台灣就更長了。為避免急性心肌梗塞造成無可彌補的遺憾,民眾都應有相關常識,只要胸痛症狀持續超過半小時,或使用舌下含片急救仍無法緩解時,千萬不要強忍不適或諱疾忌醫,若懷疑是急性心肌梗塞發作,應立即就醫,以免耽誤最佳治療時機。

◎治療上的進步:

一旦確定診斷,最重要的是,設法儘快讓阻塞的冠狀動脈恢復通暢,阻止心臟肌肉壞死範圍擴大。這些年治療上最大進步有兩項:一是「早求救、早急救、早電擊、早治療」等急救觀念的普及和緊急醫療網的成立;二是發明了可快速恢復血管暢通的治療方式。

急性心肌梗塞發作後,病患常因突發惡性心律不整猝死,最常發生在心肌梗塞初期,除非立即電擊恢復心律,否則只有死路一條。目前國內外緊急醫療系統都配備有電擊器,急救員也都接受訓練,救活了許多原本會早期猝死的病人。

至於緊急打通冠狀動脈主要有兩個方式:一是使用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二是緊急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和支架術,最新醫學報告認為兩種方法對血管再通暢都有效,但後者效果似乎更好,不但打通血管成功率較高、病人死亡率較低、挽救心臟功能較多、併發症較少,且中長期減輕心絞痛效果較好。

如果胸痛發作後送醫的交通時間在2小時內,到院後的90分鐘內,能接受緊急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和支架術,且到院時,距發病12小時內者,直接打通血管是最理想的治療方式。

選擇哪種方式,須視個別情況而定,最重要的是:「把握治療黃金時間」。如在交通不便、地廣人稀或醫療資源缺乏區域,為了及早打通血管,避免浪費時間在轉院路上,要考慮使用血栓溶解劑治療。但因為此藥注入體內約有1%會發生嚴重出血危險,所以有些患者不宜使用,例如出血性中風、最近曾腦中風、或有其他腦血管病變者、顱內腫瘤、懷疑有主動脈剝離、活動性內出血者。

◎時間就是肌肉

台灣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人越來越多,心臟病突然發作或發生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越來越多,年齡層也越來越低,近年來在十大死因中名列前茅,對國人健康造成嚴重威脅,人人都應對冠狀動脈心臟病有所了解,最重要的是,預防急性心肌梗塞發作。

一旦發生急性心肌梗塞,要把握最初6到12小時治療黃金時間。在這段時間內,若能及早打通血管,可大幅減少心臟肌肉壞死,而且越早越好!病人發病要及早到院,醫師則要分秒必爭及時處理,「時間就是肌肉」(Time is muscle)!唯有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將傷害減到最少,挽救病患的心臟功能! (作者為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
自由時報-970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