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健康你我他】寶寶口水流不停 也可能是腦麻的警訊
文/侯家瑋
流口水又稱為流涎,如果唾液分泌過多或吞嚥受阻,都可產生流口水的現象。
寶寶自出生起,唾液腺也同時發育,直到3至4個月大時,唾液腺的發育更成熟,口水量大增。
流涎也是出牙前的生理現象,由於將要萌出的牙齒對牙齦感覺神經產生的機械性刺激,加上口腔淺,孩子不會吞嚥調節口腔內唾液,所以唾液就會常積存於口腔內,形成所謂「口水流不停」的現象,此時家長要留意相關清潔衛生工作,避免脖子及臉上長濕疹,甚至黴菌感染,如鵝口瘡的發生。
隨著副食品的加入,牙齒萌出,增加吞嚥、咀嚼的練習機會,孩子的控制能力也會越來越好,這種流涎會自動中止。
但如果2歲以後,牙齒長齊時,仍然流涎,家長則要警惕了。如果本來唾液不多,短期內突然增多,則要觀察有無口腔發炎,如腸病毒、?疹病毒引起的口炎症狀。此時孩子表現疼痛異常,流涎、拒食及哭鬧,也常會伴有發燒、流鼻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狀。
另外,流口水是腦性麻痺患童常見的障礙,這是因為唾液腺由交感及吞咽神經所支配,主管上述神經的中樞神經受損就會造成流涎的症狀。
當人們睡眠時,各種生理功能普遍降低,如果睡眠姿勢不當,壓迫一側臉部,使口張開,也有可能導致流口水,但這是正常生理現象,不必擔心。
然而大部分幼兒或學齡兒童流涎卻可能是病理表現,如口腔發炎病人可使唾液分泌增加,需及時治療。
最近研究針對有流口水障礙的腦性麻痺患童,經由超音波定位,注射A型肉毒桿菌毒素到兩側腮腺及頷下腺,結果顯示,此治療為一有效且安全的方式。
除此之外,口腔過度敏感的小孩,常常會有磨牙、流口水等情形出現,也可利用口腔按摩的「減敏感」療法,讓口腔感覺正常化,以減少過度流涎的現象。
(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遺傳內分泌科主任)
自由時報-970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