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30 01:24:01 落葉之楓

【藝文賞析】一山還有一山高 ◎黃昌彬

【藝文賞析】一山還有一山高 ◎黃昌彬
 
 刊載日期:2008-06-29  
 

 旅法華裔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在其談論的「沒有主義」裡,曾提到一個概念,大抵意思是闡述:「寫作不過就是手淫,是把腦漿射到稿紙上的過程。」這種說法,與你我生活是否有類似之處呢?
文創者辛勤地寫作,背後追求的又是什麼呢?動力來源或動機,頗值得玩味。
記得有位知名的世界級義大利登山專家梅思納,他是當今世上唯一不用氧氣設備,成它a攀登十四座八千米以上高峰的探險家。但他創造了這項「傲人」的紀錄之後,竟婉拒了國際奧委會欲頒贈的一枚金牌。梅思納說:「登山是一種創造性而非競爭性的工作,因而不需要任何的獎牌。」
梅思納的胸襟與際遇,與從事文學創作的過程,十分類似。登上一座座崇山峻嶺,勇氣和毅力不可缺乏。他不是為獎牌而做,而是對自己負責。
放眼國內文壇,從事創作之人才如過江之鯽。不可諱言的,這群文藝之士參與諸多的文學獎項徵稿,心中真正渴望的,絕不僅止於努力以赴的「肯定」光環,醉翁之意應該是獵取「任何的獎項」桂冠。
作家(文字工作者)為了得獎,努力精進自己的筆下奶牷A超越巔峰,無可厚非。至於要不要當文學界的「聖人」,筆者以為倒是其次。當然,這是個嚴肅的課題,更可能永遠無解。
基本上,我認為只要持之以恆,不斷地創造,思索精進自己的作品,建立己身的獨特風格,努力超越自我,讓作品富有生命力,發人深省,便值得肯定,而這,更需要信念。
日前,傳出幾位知名作家涉及抄襲的新聞,令人震撼。若螢光幕前光鮮亮麗的作家兼主持人,竟也用「奧步」出版新作,那麼其他的作者呢?尤其對於甫學習寫作的後進,又該如何適從?文創涉及抄襲,所掀起的漣漪,值得觀察。
審視國內各大報所舉辦的文學獎,筆者發現,各評審都有一個共同的結論:台灣的文學後進程度大不如前,用字遣辭不精確,就連標點符號也用錯,很不應該。看來,文學苗圃的傳承,仍有待加強。若文學創造力墮落,台灣的文學天空,肯定將陷入烏雲籠罩的日子,這與出版業界的寒冬也有裙帶關係,不可小覷。
「凡獎必賽」的文人朋友們,其創作動機令人猜疑?出現職業寫手的刻板印象,據悉在文學評審圈內早已不是新聞。為何又是這群人獲獎?恐怕外人狐疑之際,也很想知道答案。
獲得文學獎等同邁向作家的捷徑嗎?有可能。畢竟,不少文學獎得主便是以開班授課方式,獲得謀生財源。得了文學大獎,等同認證,不是嗎?說是「投石問路」也好,想是「試試手氣」也罷,反正作品得獎,換個角度來看,不正是名利雙收?
若說,能靠著寫稿的稿費收入來維持家計,筆者堅信不已。暫且撇開量產型作家不論,日前報刊便登出一名寫作前輩,在經過了四十幾年的寫作耕耘後,稿酬經過累積換算,竟高達新台幣七百六十幾萬元之譜,幾乎可以購入兩棟房子,令人稱羨,也再次印證了積少成多的不變定律。見賢思齊,期望筆者的筆耕播種,能夠有其一半之央A便心滿意足了。
若把參加文學獎的過程,當成一種生活消費習慣,作品便轉化成了商品,策略和戰術便不可少了。文創發想,腦力激盪之餘,要構思佈局,縝密規劃,甚至要充分運用行銷技巧,才能事半平縑A相信必然有人樂此不疲吧!當文學獎一旦入袋,整體效益馬上翻了好幾倍,獎金獲益不在話下,對於想集結出版作品集,以及短期成名的寫手而言,也是一個終南捷徑。所以,盤算著種種附加價值和機會成本,前仆後繼的文創者似乎前途是璀璨的!
以本人經驗而言,當然槓龜的機率較多。或閉O「際遇」較差吧,每每安慰著自己。但透過過去所獲得的一些小獎,我歸納出一些心得:參加什麼樣的競賽,先瞭解其性質和屬性,或者地域色彩,設想哪類的潛在評審會出線,會容易被感動。能夠知己知彼,產出「吻合」比賽風格和品質的作品,得獎的機會自然大增。若您還有信仰,建議禱告或頌念也不可少。
詩云:「目中自謂空千古,海外誰知有九洲。」好文章,不一定會獲獎、討人喜歡。這是肯定的。因為每個人的品味不同,評審角度各異。因此,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唯有豁達開朗,曾經參與任何文學獎項而名落孫山的文友們,心境才能寬慰,並再接再厲,超越巔峰!
套用一句林榮三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蔡素芬的話:「作品在眼前,對作品看法就留給您品賞,若您對作品名次有不同的看法,有可能,您的嬝穹[念審美品味,也在建立的過程中,又跨了一步。」一言以蔽之,台灣文壇「一山還有一山高」,進行文字的創作,千萬不要靠得獎來慰藉自我,應該效法登山專家梅思納的恢弘氣度,向崇山峻嶺挑戰。
 
來源:更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