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賞析】桃花源在哪裡?【舊教材的思維】 ◎釩傑
【藝文賞析】桃花源在哪裡?【舊教材的思維】 ◎釩傑
刊載日期:2008-07-23
國文課本中,晉朝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幾乎是每個中學生耳熟能詳的一篇課文。那個獨立於世俗之外的理想國度,不知羨煞了多少的師生;老師說得津津有味,學生受到催眠,也跟著進入了落英繽紛、修竹美池的鄉間。甚至,立志長大後,要搬到郊野離群索居,好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夢幻家園。
作者適逢時局不安、戰亂頻仍之際,這樣的夢想是人性的本然。甚至連柏拉圖等外國哲人,也都不斷的編擬著「烏托邦」的理想世界,追求人類最美好安居的國度。
如今,人權發達、政治民主,多數國家已經進入了文明開發的境地,台灣也是如此。所以,大家已不必再落入這樣的思維,去幻想著哪裡才是你所要的快樂家園;反而,要堅信自己現在的家居鄰里,就是你的桃花源地。
人不想自己去做,卻只要別人依照你的心意去做。所以,是要別人先造一個美好家園,然後你才肯搬了進去。人既是萬物之靈,便要善用善智、善心、善念,去善治善理個人與群眾的事務,而不是躲起來就能一切平安沒事。試想,你住在山中,生病了,難道不需要下山就醫療養嗎?柴米油鹽沒了,不需要下山採購嗎?
而醫生、護士是眾人;農夫、商人是眾人,接著修車的、修水電的…哪個不是眾人?能離開他們嗎?「三個和尚沒水喝」是他們不懂得善用智慧,才會沒水喝。只要排個輪流表,並能相互關懷協助,問題怎不能解決呢?
人因為貪、惰、癡、疑、怒、傲…種種的腐心偏習、惡性惡念,任其恣意妄為,社會才會不得安寧。若能將他人比擬自己,彼此多用善心、善性、善念,而付諸於善言、善行、善事,去營造一個溫馨安詳的社會;「里仁為美」不就是人人嚮往的鄉鄰嗎?
所以,桃花源在哪裡?它不在深山、遠地,而是在你的心中、你的家庭、你的鄰里、你的辦公處所,乃至週遭的人群之中! (稿費捐贈持修積善協會)※
來源:更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