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縱橫古今《談古說今》 芋老人和珍珠翡翠白玉湯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談古說今》 芋老人和珍珠翡翠白玉湯
2008/7/24 | 作者:◎古傲狂生
聽相聲大師劉寶瑞的單口相聲,真是一種享受。於嬉笑怒顏中,對人生際遇、人情世故每每都會有所感悟。譬如,聽他的〈珍珠翡翠白玉湯〉,即是如此。
〈珍珠翡翠白玉湯〉講的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落難時,曾得到兩個乞丐的救助,吃到了「珍珠翡翠白玉湯」,以為是天下第一美味。其實,所謂「珍珠」不過是米粒,「翡翠」不過是白菜,「白玉」不過是豆腐,這天下第一美味不過是一鍋要飯的雜燴湯而已。多年之後,朱元璋登基做了皇帝,山珍海味吃膩了,就懷念起「珍珠翡翠白玉湯」來。於是下詔請兩個乞丐來做湯。結果可想而知,皇帝和大臣們硬著頭皮喝下了湯,還得苦著臉誇好喝。
我不由得想起了另一個故事,那是上中學學過的一篇文言文,題目喚做〈芋老人傳〉。故事和〈珍珠翡翠白玉湯〉大同小異,講的是某書生又凍又餓,得到一個種芋頭老人的救助,吃了些老人給的芋頭,保住了性命。後來,書生金榜得中,春風得意,官越做越大,大約做到了宰相,卻常常食不甘味。這時,書生,也就是宰相,想起了芋老人和他的芋頭,就派人請了芋老人來。宰相還興致勃勃地再次品嘗芋頭,卻覺得難以下咽,就請教芋老人是怎麼回事。芋老人雖是一介農夫,見識卻是毫不短淺,說人的口味是會隨著地位變化而變化,給宰相講了一番人生道理。宰相自然十分感慨,很感謝老人給他的教誨。
想來,兩個故事告訴我們的是同樣的道理。這樣的人生體驗,我們大體都有。兒時的美味,長大了卻味同嚼蠟。年輕時的夢想得到的東西一旦在握,卻發現亦不過爾爾。細想下去,芋老人和劉寶瑞還只告訴了我們事情的一面,「人非」。其實,它還有另一面,那就是「物非」。人們常說「物是人非」,謬矣,世界上哪有永恒不變的「物」和「人」呢?人在變的同時,物也在變。我們小時侯吃的饅頭、米飯,絕少使用那些先進的化肥、農藥,屬於純粹的綠色食品。而我們現在食用的,又有誰敢拍著胸脯保證是綠色食品呢?原先一家燉雞,十家飄香,那乃是正宗的走地雞。而今,除非在山野間,走地雞怕是難覓芳蹤了吧。拋開食物,其他物事也是如此。
我們生活在一個動態的社會中,也許我們再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那倒不如珍惜此刻河水的清涼愜意。享受你自己的生活,珍藏你美好的記憶,這可能也是兩個故事告訴我們的另一層含義吧。
來源:人間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