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11 00:28:56 落葉之楓

【藝文賞析】青春之味

青春之味

青春之味是什麼呢?對許多人而言,那是叛逆與狂飆的悲憤,是初戀的青澀,是暗戀的苦惱,是閨中密友的親密與背叛,是挑戰威權的勇氣與挫折,伴隨著許多難忘的食物滋味:檸檬刨冰的酸甜,擔擔麵的芝麻醬香,奶油麵包的醍醐灌頂,和沙茶牛肉火鍋的香辣沖勁。

青春是危險的,也是刺激的。身體以驚人的速度在成長,心智卻緩慢的在競跑。不小心就走岔了路,再也不能回頭。過多的熱情,過少的理性。過度的食慾,過少的飽饜。過多的體力,過少的發洩。讀過瓊瑤的《窗外》,徹夜不眠,淚如雨下。讀過《陸小曼日記》,嚮往浪漫的異性情愛。K過諸葛青雲的武俠小說,開始憧憬遼闊自由的武俠世界。看父母不順眼,想脫離他們而獨立。對沉重的學校課業不滿,不時想逃學。數學老在及格邊緣徘徊,只好把夢想寄託在文學上。有幾個親密的手帕交,每天交換祕密心事,又不時鬧些小彆扭,反目成仇。有時接到男孩愛慕的眼光,私心竊喜又裝得高不可攀,希望他們的追求永遠持續。有驚人的食慾,怎麼也吃不飽,和閨中密友到處嘗試不同的美食,滿足對這個世界的探索與好奇。

這些危險、興奮、刺激、哀傷,就堆積成了短暫難忘的青春。在經過長久時光的沉澱後,仍永不磨滅止息。我曾有過兩位青春知友,共同營造過這些千滋百味的記憶,至今仍牽動著我的情感。我們曾經形影不離,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熱情的S像是情人,冷靜的G像是戰友或同志。我跟G的友誼數十年如一日,細水長流,涓涓不息。我跟S卻早已老死不相往來,形同陌路。有的情誼真金不怕火煉,持續在人生裡發光發熱。有的情誼卻不敵試煉,在烈火下化成灰燼,只留下一聲無言的嘆息。

S曾介紹我許多不同的事物,帶我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初中時代的我沉靜內斂,得過全省作文比賽的冠軍。S活潑坦率,囊括全省鋼琴比賽的首獎。我們互訴青春心事和對前途的夢想,計畫將來要合作出書、作曲,將我們的天才做最完美的結合。那種濃烈親密的情感,幾乎已像是愛情。許多炎熱的星期六午後,我們在學校游泳池泡一下午,一起學會了游泳和跳水。游完泳後去某家特定的冰果室吃冰,迷戀檸檬刨冰清香微酸的滋味。吃完冰再去騎樓下吃那個四川老頭的擔擔麵,麵裡擱了許多芝麻醬和蔥花,香美得無法形容。

後來S卻為了愛情,中途離開了那所知名的女中,也離開了我。我對她失望,以沉默抗議,消極的杯葛她的愛情。高一時S為了出國休學在家,聘請家教學習英文會話。二十出頭的家庭教師卻開始引誘十六歲的她,她不顧嚴父的斥責毆打,勇敢的和英俊的情人私奔。我念台大時意外的在傅園遇見了,那時我們已失去聯絡三年。她說她已和情人公證結婚,定居台北,靠她四處教鋼琴維生。

久別重逢自有一番欣喜,為了支持她,我特地從台大宿舍搬出來,和他們夫妻分租一棟房子,只有一牆之隔。她的另一半是個有趣的人,也是個情緒衝動沒有謀生能力的男子。我和他們和樂的吃過晚餐,也曾半夜被他們的吵打聲驚醒。他們給過我如家人般的溫情,也毀掉過我對愛情和友誼的許多幻想。他們常招待我和當時的男友L吃沙茶牛肉火鍋,佐以生啤酒,四人一桌圍爐而坐,親暱如家人。有說不完的笑語,澆不盡的塊壘。那沙茶的香與牛肉的嫩,多年來一直在口舌間徘徊。但他們夫妻暗夜吵打的惡言聲浪,至今也還在我的耳際回響,無論如何都不能忘記。

最終我跟S絕交,是因為她嫉妒我跟L的甜蜜情感,蓄意挑撥,導致我們因誤解而分手。而在我失戀的悲憤傷痛中,她又突然不告而別,獨自離開了那棟小屋,離開了她的另一半,再也沒有回來過,我只在台灣小報上看到她打離婚官司鬧得滿城風雨的消息。數年後我輾轉得知她在倫敦的「英國皇家學院」學音樂,並嫁了一個英裔銀行家的消息。她也託人捎來她的歉疚和倫敦的新址,希望能與我重續舊誼。但餘悸猶存的我,竟再提不起勁跟她聯絡。歲月和時間證明我是對的,但我們失去的青春和友誼卻已無法回復。

如今我每一聽到動聽的鋼琴曲演奏,仍會想起S,想起我們驚濤駭浪般的友誼,想起出名的音樂電影《鋼琴師》(Shine)。電影裡那個最終癲狂的音樂家大衛‧赫夫考(David Helfgott)和S有驚人的相似性:一樣的出色,一樣的crazy,一樣的具有天生的樂感,一樣的出生於不富裕的家庭,一樣的擁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嚴父,音樂成為他們的原罪。大衛.赫夫考在彈完艱澀的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後發瘋,結束了他的音樂生涯。S在彈完浪漫的蕭邦鋼琴曲《熱情》後,衝動的拋家棄琴與情人私奔。幾年後迷途知返回到音樂的國度,卻已不復當年光景。長江後浪推前浪,曾在浪頭遨遊的她,只能在浪頭後追趕了。

如果S帶給我的盡是傷痛,G帶給我的卻是溫馨。年初我接到G遠從辛辛那提市(Cincinatti)打來的長途電話,殷殷祝我新年快樂,不禁想起我倆當年為了貪吃麵包,被教官罰勞動服務的往事。出身小鎮考取屏女初中的女孩不多,那時我們每天一早坐火車去屏東市上學,一起念書做功課,一起談論火車上的男孩,一起排隊走路去學校,再一起搭火車放學回家,如此三年,培養出一種同志般的革命情感。至今我仍喜歡搭火車:那轟隆隆的車聲,從窗邊掠過的綠野平疇,四處飄浮的稻香,讓我想起多少甜蜜的往事!

我和G都是一板一眼的好學生,但偶有脫序的時候。畢竟填鴨惡補的中學生活實在太苦悶單調,我們總得找點刺激來調劑一番。上學途中我們有時趁教官不注意,一起溜隊去買麵包吃。有家西點鋪的麵包特別大,每天一大早出爐,有奶油的、花生的、椰子的,香噴噴軟綿綿,不餓也可以吞下兩三個。有一次吃得正高興,被跟蹤而來的兇巴巴的女教官當場截獲,罰我們那個周末去學校勞動服務,以儆效尤。說真的我們大熱天蹲在學校割草真不好受,但有個親密共犯的感覺非常刺激。

我跟G學業都一帆風順。高中時我直升屏東女中高中部,她考上台南女中,仍魚雁不斷。後來我們同時考上台大,搭同一班平快夜車去台北註冊報到,一起去找房子住。我念文學院住在羅斯福路附近,她念法學院住在濟南路附近,仍時相過從,分享彼此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大學畢業後我們相繼負笈美國,在不同的州念不同的學校,各自結了婚從事不同的行業,卻也從沒斷過線,維持著「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情誼。

我和G的交往中有許多的因緣巧合。G的另一半當年在火車上沒追上我,卻追上了她,後來兩人在美國的校園裡共結連理。我跟大學男友L因S的破壞而分手,出國後才修成正果,嫁了一個在台大高我六屆的老公,有緣千里來相會。而L在美國留學時竟跟G同校,並當了她婚禮上的伴郎,後來娶了她甜美的伴娘。這些錯綜複雜的情緣,真是剪不斷理還亂,只能歸諸命運了。

拿到學位後G搬去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我搬去紐約上州定居,各自安居樂業。她來看過我,我也去看過她。她跟老公開車好幾個小時帶我去看「肯塔基老家」,灰黑的棉花田和黯淡的黑奴故居,在我腦海留下了永恆的意象。我帶她去紐約市看百老匯同性戀名秀《一籠瘋子》(La Cage Au foles),去第五街吃香美的韓國烤肉,她高興得笑逐顏開。我們談起當年每天坐火車看風景,見到意中人就心頭亂跳,沒見到意中人沒精打采的趣事,不禁拊掌大笑。

諾貝爾獎作家赫曼‧赫塞說:「青春時代的記憶,就像遙遠山谷裡傳來的鐘聲。」對我而言那像一場隔夜的夢幻,夢迴時百味雜陳:有酸澀,有甜美,有辛辣,有雀躍。有離別的眼淚,也有邂逅的狂喜。有交會的火花,也有熄滅的哀痛。男與女如此,女與女又何嘗不是。我仍欣賞S的音樂才華,祝福她婚姻幸福,揚名國際。我更欣賞G的溫厚務實,有始有終。只是我至今仍著迷於檸檬刨冰、擔擔麵、奶油麵包、沙茶牛肉火鍋的滋味,為出色的鋼琴曲演奏而癡狂,沒有人知道為什麼,只有我自己瞭解。

【2008/08/10 聯合報】@ http://ud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