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8-13 21:26:07 落葉之楓

【藝文賞析】水煎包 我想瘋了

水煎包 我想瘋了
水煎包 我想瘋了
圖/余沛珈

 

 

 

 

 

 

 

 

 

 

 

 

 

 

 

 

 

 

 

 

 

我剛才又夢到去買水煎包,十個韭菜、十個高麗菜,迫不及待的吃了第一口,餡子竟掉到地上,感覺有點涼,我也醒了,才知道又作夢了,只是不很清楚,夢中是在台灣還是在英國?

水煎包在呼喚我
到中國餐館尋覓

想起在倫敦求學的第二年,我搬離學校宿舍,與另外兩個英國同學,在學校附近合租一間公寓,有自己的廚房。

雖然它只有一個人可以迴旋的空間,卻是五臟俱全,電爐、烤箱、微波爐都有。

從這年開始,我沒有固定的課表,只須每周向指導教授報告論文進度及參加一些研討會。也因開始要獨立思考,每天想的事情也就天南地北。說也奇怪,我的腦袋盡是一些距離現實生活很遠的東西,大概是因為學校對博士生要求原創性,得想一些沒有人寫過的東西,但畢竟論文距離現實生活太遙遠,所以我腦海都是一些在倫敦吃不到的家鄉味。

雖然其他的小吃都漸淡忘,只有水煎包這一樣,不僅揮之不去,而且呼喚我的聲音愈來愈濃烈,每周一次的中國城泡麵之旅,再也不能撫平我的鄉愁,於是決定尋找水煎包。

大概這裡的中國城屬於廣式口味,遍尋中國餐廳,發現有鍋貼、燒賣,就是沒有水煎包,讓我生活中的失落感愈來愈嚴重。

有朋友告訴我,倫敦北邊開了一家很大的中國餐館,我當下決定一試,坐了半個小時地鐵,到了餐廳門口看到菜單有一道「錦繡生菜包」,我如獲至寶,心想只要是包子,素的也可以,因此馬上入內點了一道。

等上菜時,我差點沒有哭出來,原來是一盤生菜加上一盤碎炒蝦,不禁心中大喊:「這不是水煎包。」唉,誰教我想水煎包想瘋了!結論是,中國城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水煎包。

買材料自己試做
包十三個等著吃

放暑假後,我的英國室友都回家度假,廚房只有我一個人在用,眼見機不可失,我決定自己做水煎包。以前在家裡,雖然我沒有包過,卻曾幫母親麵皮、和餡子,依稀記得整個程序,於是立刻去超市買了一包麵粉、一包發粉、一顆高麗菜,再到中國城買了一包冬粉、一點蝦皮。

第一步是揉麵糰,這我最拿手,從小就會做,可是過了兩個小時,麵糰都沒有長大,我決定不管它發不發都要包。

第二步是準備餡子,我細心的把高麗菜切碎,再把冬粉泡軟切斷,混入高麗菜再加入蝦皮。

又過了兩個小時,一切準備工作都就緒,可以開始包了,可是,不知道倫敦的冬粉為什麼會這麼硬,每一根都像鐵絲一樣露在外面。不過,沒關係,我安慰自己,這是自己要吃的,不必太注重外表。

當包好了,我數數一共有十三個,巴不得趕快煎好,好請我的台灣朋友分享。我記得水煎包煎的時候要加水,只是不曉得什麼時候要加、要加多少?

包子皮跟餡分家
我還是吃得滿足

結果我一開始就加了一大碗水,水煎包變成了湯包。雖然最後水還是收乾了,但包子皮跟餡都快分家了。

終於等到這一刻,我吃下我在倫敦的第一個水煎包,我滿足的笑了,那種高麗菜和微焦的麵皮混合所散發出的香味,就是那個每天讓我魂牽夢縈的味道。

我原本想留幾個給我的台灣朋友,可是,我的嘴哪裡停得下來!等我恢復意識,十三個水煎包都已下肚。

後來母親知道我花了這麼多時間在水煎包上,心疼的說:「你以後不要再自己包了,想吃的時候告訴媽,媽包給你吃就好。」可是,她大概很難體會,此時的水煎包已經不只是水煎包,它滿足了我長期以來的失落感,給我繼續奮鬥的力量。

其實在台灣時,我並沒有特別喜歡吃水煎包到要自己動手做的地步,現在想起來,那是一種求學過程所產生的挫折感,以及一個人離鄉背井所產生的失落感,交織轉化而成的使命感。

十年了,我再也沒有自己包過水煎包,因為台灣到處都買得到,只是比不上自己做的有味道。

【2008/08/13 聯合報】@ http://ud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