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賞析】令人感慨的鄉野傳奇 ◎楊若林
【藝文賞析】令人感慨的鄉野傳奇 ◎楊若林
刊載日期:2008-09-03
六0年代的台灣農村社會,仍然存在著濃濃的鄉下風味,說來有一點點落後當中蘊藏著淳樸的味道。
由於農事繁忙與作息隨著節氣與時令依序更迭,所以衍生出鄉村特有習俗,好比每年冬季在各個部落與村莊,大多會舉行酬神拜拜等廟會活動。
在廟會活動中聘請布袋戲團或是歌仔戲團,在廟埕演出古代各種忠孝節義的故事,這樣的風俗習慣為那個年代孩子們,累積不少美好記憶。
「舅媽總把我喜歡看布袋戲的嗜好稱作『扛戲棚板』,意思就是迷布袋戲到極點,每次都會看到最後結局才甘心回家。」在我的部落格裡記載著我的童年往事,其中有一大部分的回憶和布袋戲有關。
那樣淳樸和容易滿足的年代,隨著環境變遷與時代進步而改變,一方面是人們不再沉迷單調而一成不變的戲劇演出,另外一方面則是五光十色的現代化劇團取代傳統戲曲,加上電視與電影等各種媒體之發展極為迅速,所以新新人類對於古老傳統習俗,已經認為那是老掉牙的陳年往事了。
傳統雖然不盡然是美好的文化寶藏,可是卻仍然有其精緻與堅持的一面,而且生活本身就與文化相結合,人們把兩者和諧的融合在一起,彷彿就和吃飯、睡覺一樣都是極其自然的事。
最怕的就是在傳統文化流失之後,接踵而來的新作風卻不具有優雅質感與內涵,讓地方風俗成為醜陋不堪次等習慣,甚至連「藝術」的邊邊都搆不上。
最近有一個機會就親眼目睹這樣的風情,讓我為了此種「鄉野傳奇」感到難過之餘,竟然興起懷念古早味淳樸與美好記憶的心情。
鄉內有一小村莊土名叫做「三十張犁」,據說原本只有三十戶人家在此開墾,早年農家養牛耕田是很平常的事,後來的人把一副牛犁代表一戶人家,人們口耳相傳之後便以三十張犁當村落名字。
不過三十張犁發展近百年之後,已經脫胎換骨成為農工商夾雜的村莊,好比村子裡除了務農的人家之外,在村子入口產業道路旁就有一家頗具規模的木器加工廠。
那家木器加工廠在祖師爺魯班公生日當天,援例準備豐富菜餚拜祖師爺之外,並且特地邀請上、下游廠商、地方首長、民意代表以及村民吃飯,在工廠內席開五十桌。
主人家在地方上稍有名氣,所以宴客時間一到,但見賓客三五成群來到喜氣洋洋的會場,工作人員甚至燃放起五彩繽紛的高空焰火,遠遠的在鄰近村莊也可以看到美麗的夜空,把鄉下的夜空妝點得璀璨無比而且熱鬧非凡。
宴會場所照例聘請康樂隊演出,那是在廣場前方空地以大型電子琴花車展開所佈置的舞台,閃爍耀眼的燈光隨著嘈雜音樂灑在會場每一個角落,而台上有一位聲音高亢、穿著清涼的女主持人,伴隨著女歌者臏v扭腰的表演,把場子氣氛炒熱,當然歌者的服裝比主持人更省布料,台上演唱、台下賓客相互寒暄和主人笑容滿面的招呼,為一年一度的祖師爺慶生晚會拉開序幕。
節目表演中間並穿插主人與來賓先後上台致詞程序,在主人以歡迎光臨、蓬蓽生輝表示歡迎,以及賓客祝福主人家鴻圖大展與事業興隆等客套禮儀之後,舞台上的表演者更是賣力演出,接連唱了好幾首極為鄉土味道且讓人琅琅上口的曲子,然後在燈光朦朧閃爍之際,有一位女舞者從舞台上走下台來。
精采的節目此刻達到高潮,女舞者身上除了披著透明白紗之外,裡面光溜溜的一覽無遺,隨著舞台上的另外一位歌者吆喝和挑逗之歌聲,她一邊舞動著姣好的身材,一邊逐桌向賓客敬酒。
在敬酒的同時,女舞者附和一些來賓之起鬨與鼓動,掀開身上僅有的白紗,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滿臉皺紋的老伯伯身上磨磳,此刻來不及反應的老阿伯,臉上表情似乎摻雜著尷尬與豔福不淺的樣子,一雙挾著佳餚的筷子顯然也不知所措掛在那邊。
舞者逐桌敬酒引起一桌又一桌的驚奇與騷動,已經敬過酒的桌次賓客們,不是低頭猛吃菜餚避免尷尬,就是有意無意的轉身目送女郎飄忽的倩影;而還沒有敬酒的那些客人,舉動大致與敬過酒的客人類似,只是目送的眼光改為目迎。
賓客當中的地方首長是一位女性,當女舞者開始逐桌敬酒之際,這位首長便很有技巧的邀集議員、村長和地方人士起身從另外一邊向賓客敬酒致意,也酗k首長也了解鄉土風情的緣故,所以用另外一種技巧迴避舞者迎面而來,藉以避免尷尬場面。
三十張犁的夜幕隨著熱舞與酒酣耳熱的吆喝聲逐漸低垂,晚會節目顯然比一般喜慶時間還要長,可能是主人特別盛情安排之故,而且外燴師傅很識趣的放慢出菜節奏,讓賓客可以盡情享受晚風徐來的鄉土野宴,所以一些比較細膩的賓客用壑屁l,也雪P受到鄉土外燴菜餚總間雜著鹹濕味。
至於舞臺上舞孃的節目表演,在「越夜越美麗」的驅使之下,彷彿是脫韁野馬一般的更加放縱,不僅讓美麗傳說與現實糾葛在月娘普照的村子裡,而且喧嚷不停的行酒令混在時而高亢時而浪漫的樂曲當中,顯現出風味十足又粗俗不堪的氣氛。
當然一些酒品不是很好的客人,在幾杯黃湯下肚之後更是興奮異常,不但侃侃而談當年如何神勇的往事之外,聲嘶力竭的嘈雜聲音更是一個比一個還要吵;有一個既白目而且有意借酒裝瘋的年輕人,竟然趁著舞者逐桌敬酒之際伸出鹹豬手偷摸女孩子一把!
這樣「悖離江湖規矩」的舉動真是不得了,不但引起舞孃與客人之間極度不愉快的紛爭,除了要那位醉漢痞子道歉之外,最後還得主人出面多賞些紅包替舞者壓壓驚,才順利化解一觸即發的火爆場面。
不過小瑕疵並不影響其他賓客的興致,大家還是盡情歡樂的享用難得放縱之夜。最後三十張犁的夜晚終究得曲終人散,好像是賓主盡歡的晚宴,在月娘高掛的農村劃下句點。
然而存在人們心中淳樸的鄉野記憶,卻在時空錯置之下被抹上一絲黃色慾望濃厚之氣息,而曾經存在於人們記憶深處的鄉土風情,此刻卻伴隨著酒酣耳熱和複雜的心情,在三十張犁既純樸又讓人無法釋懷的夜晚之中搖曳、臍A「鄉情與文化」就好像是被嚴重撕裂殆盡的脆弱風箏,隨著皎潔明月的夜晚與清風飛逝而終於消失無蹤。
來源:更生日報
+++++++++++++++++++++++++++++++
上一篇:【藝文賞析】愛的行動 ◎段秀玲
下一篇:【藝文賞析】天上人間◎程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