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賞析】表現真實就能感動別人
表現真實就能感動別人
文:吳若權
既不刻意討好、也不故意矯飾,大家喜歡真實的感覺。而真實,也是這個時代最能感動別人的要素。
因為廣播節目製播之需,我常有機會在電台訪問剛推出新唱片的歌手。頻率多了,從訪談的過程中,就能大概判斷這張專輯會不會賣出紅盤。最初,我都是用開玩笑的口氣,在訪談結束、歌手離開之後,跟同仁說出我的直覺。被我一語道中的次數累計倍增,連合作多時的同仁都會知道我是哪裡來的靈通。
首先,作品還是最重要的,歌曲和文章一樣,夠不夠誠懇,品詞曲質好不好,聽幾遍就知道。跟作品直接相關的,是歌手本身的特質。大部分歌手在出片期間都會忙著跑通告,上遍大大小小的電視及廣播節目,但很少有歌手及宣傳人員會事先花時間了解節目的內容及屬性,他們甚至不關心主持人會問哪些問題。這是一種自信、也是一種傲慢。歌手和宣傳人員多半會有「老油條」的心態,認為主持人問來問去還不都是那些問題,而且不管問什麼問題,歌手都有辦法應付過去。在這樣的心態之下,歌手本身的口語表達才華和臨機應變能力,就變得很重要。
有些歌手能言善道、也很會掰,但是你仔細聽談話內容,將會發現他講的千篇一律都一樣,無論上哪個節目、被問哪個問題,歌手都有本事把話題轉回他自己想講的內容,而且不著痕跡。這樣的歌手,很認真,但不夠誠懇。如果作品好,他會紅,但不會紅很久。
相對地,有些歌手的作品很好,但本身不善言詞,訪談時,不論主持人怎麼用功、用力去引導,他的回答總是短短的、語氣也是冷冷的,他的熱情只在音樂上,但聽眾看不到,每當進廣告前播歌的時候,他會跟著自己的CD哼唱,像是站在演唱會的舞台,這樣的歌手,很認真、也很誠懇,只要作品好,即使這張專輯不大賣,也都還會有繼續發展的空間。只是,要熬一陣子。
最近,我為了訪問某位藝人,事先做足了功課,觀察他在其他節目的表現,感覺他始終和媒體保持距離,無法很熱烈地投入訪談的氣氛中,在我的節目中也一樣。說實在話,這樣的受訪者容易讓主持人有挫折感,總覺得氣氛帶不起來,但後來我找到了一個讓彼此都能釋懷的角度,整個訪談進行的很順利、效果也很好。
那個角度是:「他本人就是這個樣子!」也許,他就是這麼沉靜的人吧,面對媒體,既不刻意討好、也不故意矯飾,大家喜歡真實的感覺,而真實也是這個時代最能感動別人的要素。
我也訪問過那種集所有好條件於一身的歌手,作品好、態度佳、口語表達超讚,絕對會一炮而紅。但他要面臨的問題卻是:這樣的好條件,能維持多久。紅過一張,就忘了自己是誰的,大有人在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