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賞析】好人,也該擁有好人生(CR0016)──建立自信和寬容的50把金鑰匙 書摘
好人,也該擁有好人生(CR0016)──建立自信和寬容的50把金鑰匙
作者:吳若權
自序:好人,也該擁有好人生!
我是好人!但是……
以前,我曾在《上班何須受委屈》這部作品中,引述了「驢子與狗」的寓言,故事描述一個農莊的主人和兩位工作夥伴————其中一位是工作熱情、很善於跟老闆打成一片的狗,另一位是默默耕耘、卻總覺得懷才不遇的驢子。許多讀者看了都自動對號入座,說自己是可憐的驢子,沒人肯承認自己是意氣風發的狗,甚至還很不屑地以「狗腿」這個很不中聽的形容詞,批評農莊主人面前的當紅炸子雞——狗。
如同我在後續的演講、會議等公開場合,詢問每個人是否認為自己是好人時,絕大多數的朋友都理直氣壯地舉手,投自己一票,堅稱自己是好人。當我請他們將手舉高,不要放下,繼續提問下一個問題:「你覺得你成功嗎?你對目前的人生狀態滿意嗎?」這時候幾乎全場的手都放下了,只留著少數幾隻手孤單而空盪地高舉著……
這個現象果然印證了我常常聽人在自怨自艾時說的一句話:「小人,常得意;好人,難出頭!」明明是好人,為什麼人生卻搞得一團亂呢?是好人比較笨嗎?還是好人不夠努力呢?
「我是好人,但我不甘心!」
呵,不錯!懂得發出不平之鳴,是好人擺脫失意的第一步!誰說好人就得忍氣吞聲,把出人頭地的機會拱手讓人呢?然而,光是埋怨絕對沒有用,必須要建立正確的觀念、採取有效的行動,才能鹹魚翻身!
◎好人,別忍氣吞聲;小人,就無法得逞
暱稱「口憐沒人愛」的網友問我:「難道要叫我向小人學習使壞的本領嗎?」其實,就算向小人學「使壞」,也不是辦法!更何況小人一肚子壞水,好人更是學不來。首先,應該找到癥結:「好人,為什麼無法出頭天?」我認為,有下列這幾個可能的原因:
(1)不想得罪別人,強迫自己妥協。
(2)害怕面對衝突,輕易放棄原則。
(3)避免直接競爭,乾脆選擇退讓。
(4)堅持表現風度,以免彼此難堪。
(5)為了顧全大局,寧願委屈犧牲。
好人,先淪陷為濫好人;接著,漸漸變成笨人。於是,距離成功愈來愈遠。
曾經有位很愛閱讀的朋友,從七年前就經常寫E-mail問我:「為什麼?小人,常得意;好人,難出頭!」這位讀友飽讀詩書,教養很好,謙虛誠懇,處處替人著想,但是從學生時代就常被欺負,經歷的慘事還真不少!包括:筆記被同學借去抄,對方竟占為己有不還;考試時,後座同學不斷踢他椅子,要求「放下」考卷供他抄答案,結果給老師抓到,兩人都被記過;幫同學遞紙條向隔壁學校的女同學告白,竟被當成色狼……
畢業之後,進入社會工作,類似的委屈更多:朋友為了借錢,到他住處糾纏了兩天,他逼不得已拿出積蓄,拜託要在三個月內歸還,對方笑納之後卻從此消失不見;在辦公室裡,加班時間最多和加薪額度最少的都是他;談戀愛,盡心盡力付出,女友劈腿,卻對他說:「你是好人,但我們不適合!」
傷心欲絕的他,又跑來找我,問的同樣是那句話:「為什麼?小人,常得意;好人,難出頭!」這件事情讓我感觸很深,發願寫一本書,破解這樣的迷思。
◎立志「做好人」;也要懂得「防小人」
其實,好人、濫好人,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是否有足夠的自信去堅持該有的原則,然後用寬容的態度去對待身邊的人與事。換句話說,好人,把握原則而且充滿自信,懂得付出也知道如何成就自我。濫好人,則缺乏自信,常為了滿足別人的要求,犧牲自我,被牽著鼻子走!
立志「做好人」的同時,也要懂得「防小人」。戴尾戒,效果不大!好人若想要成功、獲得幸福,必須學會拋開「吃虧,就是佔便宜!」的鄉愿心態,鼓勵自己「硬」起來;避免「太熱心」,被當成「搞破壞」;寧願有點「任性」,也不要輕易「認命」;先懂得「善待」自己,才能真正「寬待」別人。
除了傳達以上「做好人;防小人!」的撇步之外,《好人,也該擁有好人生!》也提點了不景氣時代的成功妙招,希望幫助所有善良的讀者,不但可以一吐怨氣,也能找到成就自己的方法,開心自在地做好人,擁有美妙好人生!
準備好了嗎?請跟我一起大喊三遍,美夢就會實現:
小人,閃一邊;好人,出頭天!
書摘:吃虧並非佔便宜
心地仁厚、甘於被別人「利用」,這是很好的品格,
但關鍵是在於被誰所利用。若是被不正直的人利用,
非但是重大的損失、更是愚蠢的行為。
第一次和鳴峰出去吃飯,埋單時他搶著付帳,顧及我們近期內還會因為公務而見面商談,我就恭敬不如從命地說:「好吧,這次讓你請,下次換我做東!」我是很認真的,所以第二次相約吃飯之前,我問過他的口味及嗜好,特別選了他會喜歡的餐廳。愉快的晚餐過後,他又要跟我搶著付帳,我很堅持地請店家刷卡簽單後,他跟我說:「不管是女友、還是朋友,只要和我出門,都是我在付錢的!」
在櫃檯前乍聽這句話時,前幾秒鐘,我只覺得他的為人怎會這麼好,既慷慨、又厚道,但接著就不禁開始猜想他的人際關係裡,應該存在著若干問題吧!果然沒錯,喝咖啡時,他跟我講起過去的戀愛史,還真是滿悽慘的,歷任女朋友都把他當提款機,最離譜的是,甚至連分手之後,都還挾著「溫情」來向他「勒索」財務。
就拿其中一位女友美美來說吧。美美白天上班、晚上進修,還投資房地產,買了小套房出租,鳴峰和她交往時,覺得她是個很有進取心的女孩,但缺點就是太孩子氣,常常話不投機就翻臉。在一起不到半年,兩個人就分手了,過了幾個月,她來找他聊天,說是進修班結業要辦個活動,必須籌措一萬元的經費,她找廠商贊助時,碰到好色的怪叔叔,說如果她肯跟他上床,就給她這筆錢。鳴峰聽了之後,立刻掏出一萬元贊助她,他自己覺得做了件好事,卻被同事罵豬頭:「她分明就是來敲竹槓的。」
而罵他豬頭的這個同事,其實也不是什麼正人君子,加班後常常要鳴峰開車送他回家,途中還被要求去接同事的老婆……總之,鳴峰身邊就是有很多這麼喜歡利用他的人。也許在大多數人的眼裡,他是個很好的人,但若學不會拒絕的話,一不小心就會變成濫好人。
他笑著說:「沒關係啦,吃虧就是佔便宜!」後來我仔細觀察,他吃虧就真的是吃虧了,並沒有佔回任何便宜,他周圍的人,都會不知不覺想「利用」他。表面上,助人行善最快樂,但他繼續這樣做,是嬌寵他們,讓他們變得更壞、更貪婪、或更不長進,間接來說,其實是在害他們。
也許你和鳴峰一樣,都覺得:「吃虧就是佔便宜,沒關係!」但我認為,我們不應該把時間和資源,用在這些「拚命想佔我們便宜的人」身上,而是寧可用在自己的家人、親人身上,或是去幫助孤苦無依的弱勢團體——即便只是區區一萬元,就可以幫助窮困的小孩,吃一學年以上的午餐或補助學雜費。如果你因為一時心軟,把資源給了非必要的人,對真正需要的人來說,是一種殘忍。
心地仁厚、甘於被別人「利用」,這是很好的品格,但關鍵是在於被誰所利用。若是被不正直的人利用,非但是重大的損失、更是愚蠢的行為。
書摘:為何人紅是非多?
人紅不一定是非多,更何況是非多了,人未必會紅很久。
在力爭上游的途中,除了努力之外,
應該以更謙虛的態度,留意與別人的互動。
非常受歡迎的選秀節目中,第一屆的比賽才剛落幕,暴紅的人物卻不斷傳出負面新聞。當事人和支持他的朋友都齊聲感嘆:「人紅是非多!」彷彿順理成章地接受了這個邏輯:人紅嘛!自然是非就多了。
演藝圈,向來不就如此嗎?許多藝人,不怕負面新聞,就怕沒新聞!甚至,還有很懂得這個行業生態的經紀人,處心積慮地想要為旗下的藝人製造話題、創造新聞。
但是,如果以比較長遠的眼光來看,幾乎沒有任何一個藝人,能夠靠負面新聞而獲得真正的肯定,一路抱持領先,還能很有尊嚴地發展下去。
換句話說,「人紅是非多!」較像是短期策略,絕對不是長久經營之道。無論是置身演藝圈的藝人、或在各行各業中打拚的朋友,既不該為了人紅,而故意搞出是非來;更不可以在人紅之後,就忽略「是非多」對自己的傷害。如果真有才華,就應該愛惜羽毛,不要心存僥倖,把負面新聞當成打知名度的跳板,因為從負面新聞中所獲得的知名度,也是負面的形象,將來想要漂白回來,可就相對地困難許多。
有位從事業務工作的年輕朋友,剛入行沒多久,就打敗群雄,獲得「季冠軍」,業績遙遙領先,超過公司業務元老甚多。頒獎典禮過後,公司內部傳出許多不利於他的傳聞,有些真是他需要改進的地方,有些則純粹是無中生有的謠言。前者像是:他在沒有弄清楚責任區域的情況下,搶了別人的客戶;後者則例如:有人說他是公司某位董事的遠親,所以拿到了比較好的銷售條件。
志得意滿的他,偶爾聽到這些傳聞,無論是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是無中生有的謠言,都置之不理,逕自解釋為:「人紅是非多!都是因為別人忌妒我,才會這麼說!」
顯然,他因為過度自信而研判錯誤,幾個月之後,公司接獲內部抱怨,重新計算他「越區銷售」的業績,而取消了部分激勵獎金,他覺得面子掛不住,內心很難接受,加上很多客戶聽了傳聞,不再信任他,公司內部很多同仁也不願意和他合作,內外交迫,逼使他負氣辭職。
於是,他跟公司兩敗俱傷,沒人願意見到這樣的結果,卻已成了既定的事實。如果,他能針對傳聞,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勉之」的態度,澄清誤會、取得諒解,事情就不會演變到這種局面。
人紅,不必然會是非多;更何況,是非多了以後,人未必會紅很久。在力爭上游的途中,除了努力之外,應該以更謙虛的態度,留意與別人的互動;萬一有了負面傳聞,絕不可因為「人紅是非多!」而沾沾自喜,應該更加謹言慎行,才不會讓負面傳聞變成追求幸福的障礙。
書摘:人緣也需要交通管制
想要擁有好人緣,不委屈自己、也不得罪對方,
就應該在人際關係上實施例行性的「交通管制」,
讓身邊的人知道,何時可以找你,何時不宜打擾。
到職兩年多了,卻因為加班的事,美琪跟自己有點過不去。每次主管有急件需要同仁幫忙加班完成,第一個想到的人選都是她。這天傍晚五點,主管又匆匆忙忙來到她座位前:「美琪,有件比較急的Case,要請妳幫忙趕一下!」她內心好想拒絕,動作卻不聽使喚地接下文件,還很和氣地跟主管說:「好!」然後,一邊工作一邊跟自己嘔氣。
美琪瞄到鄰座的湯尼,梳整好頭髮,提著公事包,準備要下班了。不只主管很清楚他,幾乎所有的同仁都知道他每天下班後的行程表,哪天要上課、哪天要約會、哪天要去做義工。所以,臨時需要加班時,很少人想到要找他,甚至直覺上的反應就是:「唉,不可能啊,不用找他吧!」
更令美琪生氣的是,年終考核的時候,她的績效未必會比湯尼好。因為,公司評估績效評估的主要項目,還是以個人工作職務說明書裡的事務為主,這些額外加入的、臨時委派的、幫忙救火的任務,都只能算是「態度好」,而不是「績效佳」!
我完全聽懂美琪的抱怨,但非常不解的卻是:既然她知道加班對自己沒多大好處,為什麼不斷然拒絕呢?
她說:「心太軟!」還說:「反正太早回家也沒事!」——她說到重點了,「不懂得拒絕!」固然是原因之一,但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她給主管和同仁留下了「隨時都可以找我!」的印象,換句話說,她把自己的人際關係建立在「完全開放的通路」上,而且認為必須如此,才不會得罪別人。反觀坐在她旁邊的湯尼,則是另一個類型,他在人際關係上實施了例行性的「交通管制」,而且讓大家都知道該怎麼跟他配合。
就像每逢連續假日、特別慶典或是花季期間,重要的道路都會實施「交通管制」,用路人都知道雖然有點不方便,卻是有效率的做法,必須加以配合,才能暢通無阻。想要擁有好人緣,不委屈自己、也不得罪對方,就應該在人際關係上實施例行性的「交通管制」,讓身邊的人知道,什麼時間可以找你,什麼時間不宜打擾。
譬如說,朋友都知道我晚上睡覺時會關手機、開會時手機調成震動,就不會因為聯絡不上我而埋怨。另一個朋友則是每天晚上十一點就寢,中午還要小睡片刻,這些時候不論誰找,他都不予理會。盡量讓他人知道這些習慣,當對方碰壁時,就會知道這是原則問題,而不是對象問題。失禮的是他,不是你。
書摘:比A+更棒的B級人生
「有目標的忙」絕對比「沒目標的閒」要幸福太多。
「人生投資報酬率」不只是算計付出和回收的比例,
更重要的是先評估你的「投資標的」!
朋友轉來網路流傳的文章,提及「B級人生」的話題,引述日本經濟專家森永卓郎,把人生分為三級:A級人生是「有錢沒閒」;B級人生是「錢少一點點,但是有閒」;C級人生則是「因為缺錢而搞到生活品質很差,有沒有時間都已經沒有意義。」森永卓郎指出:「B級人生」是最有滿足感的生活。他所指的「B級人生」,並非「Bad」,而是「Better」,主要應該是用來勸勉那些已經很努力奮發向上的人,不要把人生目標鎖定在名利這種虛榮的面向,而應該降低對物質欲望及社會成就的追求,給自己更多休閒時間,享受生活品質。
奇妙的是,這篇文章的影響力,並沒有作用在那些真正需要啟發的人身上,反而是替本來就不夠積極的人,找到繼續懶散的藉口。
環顧我身邊那些早已處於「A+」狀態的成功人士,依然為自己更卓越的成就而不停打拚,他們有錢,但也懂得用錢來換取適度的休閒,例如:付出更高成本,使用更快捷省時的交通工具,或雇請幫手,替代自己執行毋需事必躬親的業務,享受真正的「Better」人生。他們的邏輯是:你必須先從「A」努力爬到「A+」,然後站穩地位,才有可能得到「Better」的人生;而不是根本還沒有到達「A」,就降格以求,安穩於比「A」更低層的「B」級人生。
有個成績普通的大學生看了「B」級人生的說法,心中大樂!他說:「我考八十分就好了,何必為了增加區區十分而犧牲假日?」聽來好像很有道理,但其中邏輯的問題出在:「誰說一定要犧牲假日,才能考九十分?」會不會有一種方式,是只要更專注於上課聽講或整理思考,就能考到九十分以上呢?
為什麼贏得勝利,就一定得輸掉健康及休閒?我想,真正比「A+」更棒的「B級人生」,應該是達成目標的同時,也能兼顧人生其他重要的面向,而不是為了顧全身體、家人,讓自己不得不妥協地去接受較低成就的目標。
所謂的「人生投資報酬率」,不應該只是算計付出和回收之間的比例,更重要的是先評估你的「投資標的」!換句話說,就是確定自己的人生價值觀,找出你最在意、最渴望的目標,確定這個目標是會讓自己感覺很開心、很有意義的,然後搭配「時間管理」、「執行效率」等工具,付出得少、回收得多,並且回收之後還能繼續增值,絕對不能只著眼於「不要付出那麼多」而已。
網路流傳很多良好的觀念、也有很多不錯的文章,但千萬別在匆匆瀏覽之後就會錯意,曲解其中的價值。不是每個電腦工程師放棄高薪、辭職回鄉之後,就能閒雲野鶴地享受自在生活,也有很多人後來發現,自己根本無法適應緩慢無趣的步調,而痛苦萬分,才體會到這樣的真理:「有目標的忙」絕對比「沒目標的閒」要幸福太多。
做自己想做的事,能替別人創造價值,經濟沒有匱乏的憂慮,有時間發展與功利無關的興趣,並且和家人朋友維持親密的關係,這才是真正的「B級人生」!
書摘:往生,其實是在心裡重生
面對生死課題,最讓能我們省悟的,
應該就是把握人生珍貴的每一刻,
藉著追憶往生的親友,善待身邊所愛的人。
一位母親在自己的部落格披露了兒子慘死於醫療疏失的經過,即使事情過去好幾年了,她的心痛與不捨卻沒有間斷過,往事依然歷歷在目。她的兒子因為包皮發炎就醫,需要做簡單的環切手術,按理說並沒有生命威脅,但醫院卻在麻醉過程中有所疏失,導致孩子喪生。
這位痛失愛子的母親,強忍傷痛,努力「做人」成功,終於再添一丁,據說么兒不但長得跟逝世的老大很像,連胎記的位置都一模一樣,她認為這就是長子投胎轉世,再續母子情緣的證明。儘管,有些專家從很理智的角度解釋,胎記相似可能只是巧合,但我看了這則新聞報導,還是很樂意對這個家庭獻上祝福,如果年輕的母親如此相信這份特殊的因緣,旁人又何苦硬要把她拉回殘酷的現實?
很多跟她一樣,遭遇喪子或喪女之痛的父母們,只要情況許可,都做過跟她同樣的努力,抱持著「我要把失去的小孩再生回來」的信念,但是,有的成功、有的失敗。即使如願再生出孩子,也未必長得很像,或有任何跡象可以證明,新生的子女就是已故孩子的轉世投胎。所以要奉勸這些父母,別執著於「我要把失去的小孩再生回來」這樣的想法,順其自然也許會好一點。
生命的消失,的確令人哀傷。但是,試著用不同的觀點看待生死,也許能幫助我們從痛苦的感受中得到解脫。
佛教徒篤信輪迴,把「亡故」解釋為「往生」,當親友離開世間,是到西方極樂世界重生,這對親屬遺族來說,是很有安慰作用的說法。然而,不相信輪迴之說的人,在傷痛中還是無法釋懷,因此對於「往生」之詞,我有另一種解釋的方法——所謂的「往生」,是已故的親友在我們的心裡重生,從這一刻開始,他們不但會永遠住在我們心底,也會讓我們重新認識彼此的關係。這個體會,是父親過世之後,我才慢慢學習到的。
儘管,我和父親的關係本來就算親密;但是,我總覺得他過世之後,我才更了解他。譬如:父親在世的時候,我只看到他「刻苦自己、慷慨待人」的紀律;他往生之後,我才從他的朋友口中見識他「忠肝義膽,知交四海」的情懷。我常懷念父親,在心底和他對話,有愧疚、有感恩,但都化為對幸福的珍惜。
《再給我一天》(For one more day)這本書的男主角,在一次靈異經驗中,與往生多年的母親重逢,藉由時光倒流的對話,理解當時親子之間相處的為難,打開心結,學會接受、原諒,然後去愛。
「面對父母,我們看見自己的得到與失去,卻很少思索他們的處境。我們做孩子的人總是這樣。」
這句發人深省的話,也可以用相對的立場來思考——身為父母的人,對孩子總有許多期待,卻往往忽略了生命的本質,其實是對別人的理解與接受;我們所能改變的,只是調整自己看事情的角度,並增加自己承擔責任的能力。
面對生死課題,最讓能我們省悟的,應該就是把握人生珍貴的每一刻,藉著追憶往生的親友,善待身邊所愛的人。
我身邊有些朋友,在失去摯愛的親人之後,因為傷心過度,就把自己封鎖起來,反而影響了應該認真度過的未來人生,而害怕再度失去所愛,竟成為他們經營人際關係的障礙。我常勸告這些孤立自我的朋友,要儘快走出心中的陰影,至親往生,其實會在你的心底重生,只要你珍惜當下,每一段生命都是美好的,每一段感情都是值得的!
好人,也該擁有好人生(CR0016)──建立自信和寬容的50把金鑰匙
這本我也還沒有看完...
所以還是PO書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