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5 22:41:51 落葉之楓

【藝文賞析】一往情深

一往情深

「中國人的『情』字,怎麼也翻不成英文,要如何去教洋學生?」記得當年執教於美國加州大學的白先勇曾如此說。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要以莫大的熱情來教,先勇說話質疑時的灼灼眼神令人難忘。

相交近四十年,我越發覺得不只限於文學創作,先勇在他所有活動包括文藝園地的培育、電影和戲劇的參與、對文藝後進的提攜、對家人朋友的愛護,乃至於對邊緣人愛滋病患者的社會呼籲及濟助,都彷彿在探索一個「情」字的深廣層次。

六年前,為使崑曲傳承不致斷絕,先勇一頭栽入青春版《牡丹亭》的籌畫和製作。這回,先勇擇明代湯顯祖的《牡丹亭》下手,可說是一舉刨到牽動中國人心弦的情根了。

工作繁重、百端待舉。青春版的製作包括挑選劇場工作團隊,劇本的修整和排演實驗,以及籌集龐大而不斷升高的演出經費。尤其困難的,是塑造全劇靈魂──飾演《牡丹亭》中柳夢梅和杜麗娘的新世代演員。

種種挑戰和困境自是難免。奮不顧身跳下海的先勇說:什麼都可以不必計較,我只想完成一次美的傳承。

先勇由蘇州崑劇院「小蘭花」班的青澀演員中挑選出音質清純、扮相俊美的俞玖林和沈豐英,而後親自牽引、督促他們拜老一輩的名師學藝;從有「巾生魁首」之稱的汪世瑜,和「旦角祭酒」的張繼青門下,把二人的表演絕活傳承下來。漫長的學藝期間,先勇灌輸予年輕演員的教育和愛護無微不至。

自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首演得到空前成功後,至2007年演出已逾百場,估計觀眾高於十五萬人。尤可貴處,是在海峽兩岸各大學區演出的五十六場,其中起立鼓掌、喝采歡呼甚或流淚的觀眾,多是平生初度接觸崑曲的年輕學子。崑曲之美在他們心中播下何等文化種籽?可以想見,青春版《牡丹亭》已蔚為一次不容忽視的文化復興運動。

一回,與先勇在電話中聊天,話題不覺間由《牡丹亭》事件閒閒轉入他在加州聖塔芭芭拉的家居生活。他興致勃勃說及:偶爾發現窗前樹枝上結了個鳥巢。看母鳥來回啣食,殷勤餵哺巢中雛鳥,煞是可愛。

「那天我張望時,恰巧看見幼鳥學飛,」文學家的描述很是生動:「忽然間,我看那羽毛初豐的小鳥朴楞楞振翅急起,一轉眼就飛不見啦。可憐那母鳥回到空巢,四下張望……」

聽到這裡,我不禁接口道:「先勇,我看你也像那隻啣食餵雛的母鳥。」

電話彼端沉寂了片刻。我可說中了他的心情?

無論是世代生命傳承或者是文化傳承,此情甚深。我也想到在每回舞台謝幕時,先勇殷殷以手牽出新一代盛開的牡丹,並將汗淋淋、展露青春歡顏的演員輕輕推向掌聲雷動的觀眾。此時,先勇是否又一度回歸他心目中情與美的故鄉?

四百年前,湯顯祖在他杜麗娘為情復活的傳奇劇《牡丹亭》中作序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四百年後,白先勇以他「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熱情,使牡丹還魂、把瀕臨絕續的崑曲推向新時代,這又是一度「情至」復活的當代傳奇。

我心想:若是起湯顯祖於地下,兩位大文學家必能於一個「情」字的體會中相視而笑,並莫逆於心吧!?

【2008/09/15 聯合報】@ http://ud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