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世界淋巴癌日,淋巴癌早期症狀有時和流行性感冒、傷寒很像,癌症希望協會提醒民眾,發現「燒、腫、癢、汗、咳、瘦」六大症狀別輕忽,以免延誤就醫。
從美國來台灣學中文的田亮,後來在台結婚生根,他太太玉華兩年多前,常覺頭皮發癢,在鼠蹊部的地方,也摸到怪怪的腫塊,拖了好久,太太才在他催促下去醫院檢查,得到的消息竟是「罹患淋巴癌第四期,必須立即做化學治療。」
36歲的文峰,去年底體重暴瘦13公斤,從來沒住過院、沒開過刀的他,去年11月也在病房裡,從醫師口中得知罹患淋巴癌第三期,令他詫異為何這個癌症找上他。
根據國民健康局94年癌症登記資料,國內一年有1802位新增淋巴癌病人,其中國人常見的非何杰金氏瘤,就占1690人,較十年前約成長了21%。
淋巴癌也被視為沉默的癌症,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謝政毅說,在門診中,常聽到淋巴癌病患都會問:「怎麼會?不是只是感冒嗎?不是運動受傷嗎?怎麼會是淋巴癌?」患者對淋巴癌瞭解太少,不知道它會以不同的型態與症狀出現。
他表示,淋巴結像網狀一樣遍布全身,一般只在頸部、腋下、鼠蹊部等處較易摸到,淋巴結裡布滿淋巴細胞,功能在於過濾並吞噬外來入侵的細菌或病毒,另外,也製造淋巴球,淋巴球有如人體的巡防艦隊,幫助對抗感染和消滅身上的異常細胞。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說,淋巴癌患者及早發現,及早接受正規治療,存活率可達七成。
國健局和癌症希望協會等單位今年規劃打擊淋巴癌系列活動,並宣布在昨天起跑,藉由淋巴癌宣導網站,提供病友和疾病等資訊,詳情可上網www.08i.org.tw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