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賞析】疲憊靈魂的思念
【藝文賞析】疲憊靈魂的思念
2008/10/8 | 作者:文/謝鴻文 圖/鍾耀才
當生命靈魂發出疲憊的聲音,我會思念起那片自然山林,會想起《鄉愁》,然後我會帶著上天賜予的、文學啟蒙的、自性覺醒的愛,慢慢地走進那座山林。
我常常走進那座山林,位在大溪的頭寮和慈湖之間,碩大翠綠的山芋葉,如一個一個綠心,召喚著一個敏感的心靈。許許多多的樟樹,總是溢散著淡淡芳香,像會攝人魂魄的魔煙,讓人的壓力、鬱悶、煩愁通通棄械投降,甘心臣服。
春天時候,山裡的大艽宮古道油桐紛飛,朵朵白花把自然的美好獻出;夏天時候,避暑於此,有群蟬的交響樂可以大飽耳福;秋天時候,有楓香殷紅與黃葉落木,為山增色作畫;冬天時候,頭寮大池裡,總有一些候鳥棲身池裡,悠哉悠哉。唯有置身自然,萬物的內涵與變化才會被真實領會讀懂,漸漸地發現,每回入山後再離開,我就像樹葉上懸掛的一顆雨露,清澄起來,心彷彿也接受了自然的療癒,有了勇氣與信心,再回去面對生命未來。
而每每走進那座山林,少年時候我深愛的作家赫曼‧赫塞,他在《鄉愁》一書裡的沉思就會再從記憶裡躍出︰「我將大自然當人一樣疼愛,如同對待外國朋友或旅伴般,傾聽它的心聲,如此一來,我的憂鬱雖然沒有痊癒,卻也昇華,淨化了。我變得更加耳聰目明,辨認得出細微的聲調差異,期盼能逐漸接近,更加清晰地聽見所有生命的脈動,經由了解,有朝一日以詩句表達它們的意境,讓其他人也能和大自然惺惺相惜,從而獲得清新、純真的泉源。」《鄉愁》的主人翁培德‧卡門沁特從小生長在阿爾卑斯山下,他儼然自然之子,聽著青山、湖泊、太陽、風、雨……訴說著故事,教導他成長,難怪他會說出把自然當人疼愛這般溫暖的話語,在山林田野中孕育出的想像與哲思,培德‧卡門沁特愛上了用寫作,回饋世界給他心靈的溫柔與平和。
培德‧卡門沁特離開了家鄉去外地讀中學,功課表現平平,時常被老師責罵,他渴望友情、愛情,卻不甚如意。進大學前,母親病逝,父親再次跟他提起家境的困頓,使他絕望的以為自己從此將屈服委身於灰暗的農舍工作,失去幸福的夢想,生命的現實為他的青春鋪設的不是光明前程,而是充滿荊棘殘酷的試煉。
昔日讀《鄉愁》時,並未把自己和培德‧卡門沁特做聯結,但現在再回頭閱讀省思,卻深深覺得培德‧卡門沁特引領著我,或者說,是赫曼‧赫塞悄悄地扶持著我。我雖長於城市,但出生於農家,身體的基因裡也受過自然的薰陶,兒時就愛撫玩花草樹木,尤其喜歡躲進樹林中與外隔絕,樹林裡若有精靈飛出,獨與習慣沉默的我對話。還有在家附近的田野裡玩著玩著,不知不覺跌進灌溉用的陂塘裡,險些滅頂,從此對水心生敬畏。這個故事從長輩口中聽來傳去,我的生命被還復遂能如水潺潺向前。
和培德‧卡門沁特一樣,我也是唸中學時離家,在十八歲青春正盛時,父親車禍過世,哀傷逾恆。更痛苦的是兩年後面對一場無預警的大病,脊髓傷殘,輟學,復建,抬頭看著上天時,一度叩問為何蒼天如此不仁。
但現在這些生命的暴風雨,都遠離了。
成年後的培德‧卡門沁特曾經自暴自棄的變成酒徒,以為酒可以沖洗憂傷,所幸他寫作的才華釋放,陰鬱的心靈重新翻騰著希望,亟欲尋求慰藉與救贖。信念既萌,如迷航的船隻找到方向,撥開迷霧前行。赫曼‧赫塞讓培德‧卡門沁特如此許諾︰「我一直有個願望,期望能寫就一部非凡的作品,使人們更瞭解大自然宏偉而靜默的生命,進而愛上它。我想教導他們傾聽大地的律動,共築生命的圓滿,同時告訴他們,在命運微妙的運轉底下,不要忘記自己並非神仙,無法獨力創造。」成熟的培德‧卡門沁特,專注的追尋他人生的夢想,尋找快樂的泉源,他也回到故鄉,回到家人身邊,回到他摯愛的自然,把愛深植。
現在,我也在深愛的故鄉,也一直深愛寫作,但我沒有野心期許自己要寫出什麼非凡的作品;可是,我自詡要用虔敬的心寫出能感動孩子的作品,讓我們的孩子得到情感淨滌,願意在徬徨的時候,把心寄託在文學之上。為此我還要寫下去,直到白首。
有一種書像老朋友,久不見,就會思念。《鄉愁》便是,一旦思念起來便要讀上幾頁,彷彿和這老朋友相擁談心,也許到老了,依然如此。
當生命靈魂發出疲憊的聲音,我會思念起那片自然山林,會想起《鄉愁》,然後我會帶著上天賜予的、文學啟蒙的、自性覺醒的愛,慢慢地走進那座山林。
來源:人間福報
++++++++++++++++
上一篇:【藝文賞析】一閃一閃亮晶晶
下一篇:【藝文賞析】詩藝老更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