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環境/民俗】不可或缺的幸福感
【生活/環境/民俗】不可或缺的幸福感
2008年10月17日蘋果日報
生活非常富裕的女性朋友筱晴,經濟情況好到不行,但是她覺得自己並不幸福。筱晴常掛在嘴邊說:「我所賺的都是辛苦錢,投資的風險也很高!每天晚上都失眠到2、3點還無法入眠。」講到這裡,我才相信她的確不是很幸福。
不幸福?以筱晴的情況來說,我評估的重點不是在於她的財富多寡,而是她對現狀滿足的程度。所謂的「幸福感」,最基本的要件,不在於當下擁有多少、擁有什麼,而是無論擁有多少、擁有什麼,都覺得滿足。
喜歡自己目前的樣子、滿意自己努力的結果,就是最基本的幸福。即使目前的處境很拮据,未來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也不會嫌棄自己現在的不足。
如果已經擁有很多財富和成就,卻未能惜福感恩,總是覺得自己付出比得到的多,而且很擔心前功盡棄,生活在不知名的恐懼中,這種感覺的確不幸福。
深情老實仍不滿足
不僅對自己的態度如此,看待別人的標準也是一樣的。如果自己對物質可以容許很簡樸,卻對別人的心靈要求很豐富,同樣會感到不幸福。
夙玲是個清心寡欲的女性,但是她對伴侶的心靈要求很高。常認為男友對她不夠體貼,加上他不愛閱讀,只愛打球,兩人無法像她想像那般促膝談心,為此覺得很失落。朋友都認為,她實在想太多。男友很愛她,也很老實,既沒欠卡債、也沒劈腿,算是個很好的對象了,不明白她為什麼要求這麼多,不是自尋煩惱嗎?
經過這些勸說,夙玲慢慢才懂得:幸福感的來源,不只是對自己生活的知足感恩,也包括:與別人相處時的寬容敦厚,讓彼此的關係處於不貪求、不恐懼的狀態,才能真正安頓身心、幸福長久。
吳若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