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漸漸轉涼,坊間開始吹起一股進補風潮,許多民眾感受到這波強烈寒意,準備各種食材補湯,為自己暖暖身。大林慈濟醫院中醫科陳柏全醫師說,其實四季都可進補,要依每個人不同的體質來補,中醫食補以預防疾病為主,包括無病防病及有病防變,根據不同病情,配合病人的體質,及精神、環境(地域、天時)等因素來調整用藥。
中醫將體質分為陽證,包括臉紅、胸悶、脖子緊、口乾舌燥、口苦口臭、小便黃、大便硬、情緒浮躁、舌苔黃、舌質紅、脈洪大,而陰證體質包括氣虛體質,像容易疲倦、面色淡白、胃口不佳、大便較稀、不愛喝水、易流汗、常感冒者;血虛體質較常發生於女性,即所謂的貧血,這種人的經量較少、精神不佳、容易疲累、頭暈、心悸、手腳麻木、頭髮乾枯;陰虛體質者容易口乾舌燥、便秘、小便較黃、潮熱、怕熱、盜汗、易怒、失眠;陽虛體質容易手腳冰冷、疲倦乏力、腰膝酸軟、遺尿、遺精、夜尿頻、大便稀,陽萎、早洩等症狀。
陳醫師表示,通常氣虛、血虛、陽虛體質的人較適合平常市面上常見的溫補食療藥膳,不過要特別注意,感冒、發炎性疾病、陽證體質及陰虛體質者,則不宜吃平常溫補的藥膳,其他像孕婦、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者,要由專業中醫師辨明體質後,再調配藥膳使用。
冬令進補以健脾胃、養腎氣為主,一般可常用大棗、蓮子、芡實、扁豆、山藥之類煮粥食用,以幫助消化,強壯脾胃。乳、蛋皆可益腎,芝麻、葵花子、葡萄乾、花生、桑椹、栗子、核桃等,由於性味平和,煮粥食用也可達到補腎效果。
八寶粥則有健脾益腎及養血安神作用,十全大補湯可補益氣血、減輕手腳冰冷、怕冷等症狀,並增強體力。平時可在食物中可酌加黃耆、當歸、枸杞、山藥、杜仲、何首烏、肉蓯蓉、仙靈脾、地黃、桂圓、麥門冬、茯苓、白朮、人參,都是抗老化、強壯作用的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