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環境/民俗】恐嚇式的關心
【生活/環境/民俗】恐嚇式的關心
2008年11月28日蘋果日報
大部分的我們,都是被嚇著長大的。小時候,若不肯好好聽大人的話,諸如:「虎姑婆半夜會來把你咬走喔!」、「門口有隻大野狼,你一開門就會被吃掉!」……然後,孩子變成大人,習慣了用同樣的恐嚇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關心。
情人之間會出現類似這樣的溝通:「失去你,我就死定了。」、「你不帶傘喔?萬一你感冒生病,我怎麼辦?」……聽到這些話的人會有幸福的感受嗎?會覺得自己的存在真的很重要嗎?
答案是否定的。但是,講出這些話的時候,我們多麼真心,多麼期望對方能感動啊!
黑斑說成皮膚癌
陪同一位女性朋友逛街,經過化妝品專櫃,碰到她很熟悉的美容師,見面第一句問候語竟是:「妳這麼久沒來找我,瞧妳皮膚惡化成這樣……這塊黑斑再不處理,會變成皮膚癌……」另一位男性朋友因為腰痠背痛,去找整脊師傅推拿,按摩不到3分鐘,師傅就告訴他:「你的脊椎側彎很嚴重,已經開始長骨刺了……」
我這兩位朋友都是聰明人,知道該如何分辨「恐嚇」與「關心」的差異。他們謝謝對方的關心之後,立刻換了不同的專家處理,只因為不想被恐嚇控制、被關心蒙蔽。
會用「恐嚇」的方式表達「關心」,表示對自己不夠有信心,是無計可施之下的最後一搏,卻沒想到會讓彼此的關係在驚慌中逃竄而疏遠。
對內心在意的人表達關心,請盡量用「祝福」的方式,而不要用「恐嚇」的方式。與其說「別太晚回家,外面壞人很多!出了事,你自己負責。」不如說:「早點回家,我好想早點見到你,睡前能夠跟你說說話。」前者,只會招來怨懟;後者,可以帶來溫馨。
吳若權
+++++++++++++++++++++++++++
上一篇:【生活/環境/民俗】不要讓愛荒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