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長疔瘡喜歡自行擠,卻可能造成不良影響。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陳曉鈞表示,通常若是長在臉部的疔瘡,大多能自行排膿。但手部則因為肌肉堅厚,較難排膿,在膿已發展完成後,可經由專業醫師以工具輔助排膿。切勿自己過度擠壓,以免加重發炎、腫痛,甚至造成嚴重感染。
中醫師陳曉鈞表示,疔瘡屬於細菌的感染,初起會有皮膚的異狀,如癢、剌,微痛、紅腫,很像痱子或青春痘,因為症狀不明顯,所以容易被忽略。一般來說,臉部的疔瘡多能自行排膿,手部則因肌肉較堅厚,大多需以工具配合外力輔助排膿。但擠膿的時機,要謹慎小心處理。
膿未成熟時,切忌排膿,否則輕者痛反增劇而腫脹不退,嚴重則?肉翻突,疼痛連心,痊癒速度也會變慢,造成疔毒惡化。通常如果膿出之後,疼痛不減者,可能是因為膿根未排淨。但排膿時切勿過分擠壓,如果頭面經過度擠壓會造成症狀更嚴重。
醫師指出,一般人都認為長疔瘡須要擠出膿頭,所以不明就裡的就會自己做擠膿的動作,但是擠膿也像摘水果一般,要等膿成熟才能擠,不是一長就擠。
膿未成,根本無膿可擠,許多人一擠不到膿,反而更用力擠,擠到發炎紅腫更加重,造成病情惡化。陳曉鈞也提醒,在鼻子附近三角帶的地方,最好不要去擠,以免細菌毒素由眶下裂動脈入腦引發腦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