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痛是婦女常見的生理現象,有的人症狀輕微,有的人卻會痛苦不堪!中醫師李淑芬表示,傳統中醫認為,經痛病因在於情志內傷、起居不慎或六淫(大自然的致病因素)為害所致,主要以瘀為主,常出現寒、熱、濕、鬱、虛等類型。
李醫師指出,對大多數女性而言,經痛可能發生在十幾歲起一直到四十幾歲,實際上每五位女性就有四位伴隨不同程度的月經不適症狀出現,有些女性不舒服的程度相當小,不會影響到生活作息,但有些女性卻出現疼痛難忍的症狀,也因此往往必須在家休息三、四天後才能恢復正常。
中醫對經痛的記載最早見於古籍《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書中有云:「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再見者,土瓜根散主之。」《諸病源侯論》指出,「婦人月水來腹痛者,由勞傷氣血,以致體虛,受風冷之氣客於胞絡,損傷沖任之脈。」上述說法都表明經痛的病位在於沖任、胞宮(即子宮),並與月經的周期氣血變化有著密切關係。
李淑芬醫師表示,原則上,經痛可分成原發性跟繼發性等兩種不同的類型,原發性經痛多見於青年婦女,常發作在月經期間,每月的症狀基本一致,常自發性或因懷孕而消失,臨床上主要是經期時下腹部產生疼痛,可放射至外陰及肛門等其他部位。
其中,少數人的疼痛症狀會引向大腿內側,並伴隨臉色蒼白、噁心嘔吐、頭暈乏力,嚴重者甚至還會痛到昏厥,這跟子宮內膜及血中前列腺素含量增加有關,而子宮肌肉纖維痙攣性收縮是引起經痛的主要因素。
繼發性經痛則多見於中年已婚婦女身上,在經期和其他任何時間都可能會出現,大多是因生殖器官產生器質性病變所致,常見的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盆腔感染、卵巢囊腫、癌症等因素。有些婦女因數宮內放置避孕器後,也可能會引發經痛。
婦女經痛劇烈難忍時,最好找醫師診治比較好。中醫師李淑芬表示,以原發性經痛的治療為例,原則上是以調理沖任氣血為主,並根據不同證候來使用行氣、活血、散寒、清熱、補虛等治療方法,治療又分治標、治本兩種,在月經期採調血止痛以治標,平時則需辨證求因以治本。
李醫師指出,許多藥方都可用於調理經痛上,溫經止痛湯適合用在婦女經前或經期時小腹冷痛、得熱痛減、經血量少、經色瘀黯有塊、畏寒身冷等症狀,以溫經散寒、化瘀止痛為治則;膈下逐瘀湯加木香適合用在婦女經前一、二日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或伴有胸脅乳房作脹,或月經量少、經行不順暢、經色紫黯有塊、血塊排出後則疼痛減輕等症狀,以理氣化瘀止痛為治則。
此外,清熱調血湯適合用在婦女經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熱感,伴有脹痛、低熱起伏、經色黯紅、帶下黃稠、小便黃短等症狀,以清熱除濕、化瘀止痛為治則;調肝湯適合用在婦女經前後一、二日會有小腹癮痛、腰部痠脹、經色黯淡量少質稀薄,或有潮熱耳鳴等症狀,以止痛益腎養肝為治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