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縱橫古今【殷鑑不遠】不學無術 害人害己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殷鑑不遠】不學無術 害人害己
2009/3/24 | 作者:一拙
人或可以無學而有術,卻沒有學而無術的道理。
學術、學術,其實學是本、術是末;學是體、術是用,原不能混為一談的!
人或可以無學而有術,卻沒有學而無術的道理。學而無術,那是學之不精、知之不明的書蠹;至於無學而有術,則非天縱莫辦,這和學之精不精、知之明不明也了不相干。最常見的,就是不學無術,這無寧說是天地間的自然之理。
無學而有術,大概多是創業之君,遠者之例,譬如漢高祖劉邦,不過是他媽媽劉媼在「大澤之陂夢與神遇」而生下來的「龍子」罷了。
他當然不讀書,不但不讀書,甚且不事生產,而「無所不狎侮」地「好酒好色」;成天儘是戴著高七寸寬三寸、周圍竹皮後插鵲尾的「求盜冠」(後來因他做了皇帝,才改稱「劉氏冠」,當然是當時的流行品牌了),去纏著王媼武負賒酒玩樂。
劉邦沒有得志以前,最高的官是泗水亭長,差不多是現在的里長。《史記》說他天生一副隆準龍顏─也就是長臉高鼻,玲瓏有緻,左大腿上還長了七十二顆黑痣的帝王相。
其實他最大的賣點,是「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的大度能容、出手大方的個性。譬如他弄到幾兩銀子,一定一股腦地送給王媼武負,從不計較那是賒帳的幾倍;他押解人犯,中途醉酒讓人犯給逃走了,他乾脆把餘眾也放了,無奈地說:「橫豎是死,咱們一起逃了吧!」
他有一次告訴大將王陵,說:「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能耐不如張良;安撫百姓、補給戰力的手腕不如蕭何;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本領不如韓信,我為何還有如許的成就呢?我真正勝利的關鍵是─他們甘願為我所用!」
寇萊公(寇準)相宋真宗皇帝,景德元年(西元一○○四)契丹入寇,他力主御駕親征,終於大敗契丹,訂下宋朝對外最不喪權辱國、最接近平等的「澶淵之盟」。左僕射張詠和他宴後,公問詠曰:「何以教我?」詠說:「《霍光傳》不可不讀?」
寇萊公少年英達,深通《春秋三傳》,怎會沒讀過《霍光傳》呢?他在取而徐讀之餘,讀到了班固的〈贊〉,乃哈哈大笑,說:「原來是罵我不學無術啊!」
《霍光傳‧贊》這樣說的:「霍光受漢武帝托孤,輔少帝、廢昌邑,立孝宣,一身而繫天下之安危,真是臨大節而不可奪了!可惜不學亡術……」
譬如:當西漢昌邑王劉賀貪鄙淫昏之際,霍光為國廢置時憂懣無計,因問大司農田延年:「處此之時,古人用什麼辦法呢?」延年說:「當年伊尹相殷,廢太甲以安宗廟,後世稱其忠;不就是一個例子嗎?」
霍光這是不知古;又縱容自己的妻子毒死漢宣帝最親愛的許皇后,以立自己的女兒為后;豪侈肆欲,不知管教子孫,而增顛覆之禍。死才三年,宗族夷滅!豈不可悲?
談到霍光的「不學亡術」,容或和他的出身有關,《漢書》說他原先只是奉車都尉光祿大夫而已,這不過是打理皇帝出門的車騎瑣事;何須、何必讀書來哉?
但是,寇萊公寇準怎麼也被譏為不學無術呢?
舉《翰府名談》的一段小故事,就可以概見:「公有妾曰蒨桃。公因宴會贈歌姬以束綾,蒨桃作二詩曰:『一曲清歌一束綾,美人猶自意嫌輕。不知織女螢窗下,幾度拋梭織得成!』『風勁衣單手屢呵,幽窗軋軋度寒梭。臘天日短不盈尺,何似燕姬一曲歌!』以示憐恤村姑之苦,慨嘆社交名媛之賤,詩中隱然諷他留意民間疾苦。」
而寇萊公卻是這樣和她:「將相功名終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人間萬事何須問?且向樽前聽艷歌!」
功成名就,人生苦短;不及時行樂,更待何時?這正是孔子譏管仲小器的眼目所在,而寇準不知,豈能說學而有術!
《說文解字》三下〈教部〉:「←,覺悟也。從教、從←,尚矇也。臼聲,胡覺切。學,篆文←省。」學而不能、不知覺悟,則不如無學。至於那種書蠹,因為今天處在科技頂尖的時代,蠹魚咬不動、吃不下科技之物,也就不用說了……
來源:人間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