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縱橫古今【圖畫民俗】兄弟相約灌土猴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圖畫民俗】兄弟相約灌土猴
2009/4/30 | 作者:劉興欽/圖‧口述 林少雯/記錄整理
土猴,就是蟋蟀,客家話和閩南語都稱蟋蟀為土猴。
灌土猴是從前鄉下小朋友最常玩的一種遊戲,當時沒有玩具、沒有電腦、沒有零食、沒有手機,灌土猴最是方便好玩了。
但是,灌土猴,是有學問的。小朋友要夠聰明,才能有收穫。
他們得先觀察地形,在田間,野地上或是樹下仔細找尋,地上那小小的凸起小土堆或地洞,然後研判這小洞是不是蟋蟀的家,若研判錯誤,灌再多的水進洞去,也不會跑出蟋蟀來,說不定還會跑出一條嚇人的蛇來呢!
蟋蟀是很聰明的小動物,真正的蟋蟀洞築有兩個出口,小朋友要先在地上找出兩個小洞,然後研判這兩個小洞在地底是相通的,若找錯洞口,灌了半天水,蟋蟀從另外的洞口逃走,那就白忙一場了。
小朋友要去灌蟋蟀,都會準備好用來裝蟋蟀用的小鐵罐,然後帶著家裡的大水壺或水桶裝水。
水壺當然更好用些,因為壺嘴可以對準蟋蟀洞,直接將水灌進去,才不會潑得滿地水,蟋蟀還沒出來,又要去提水,那可就累了。
找到蟋蟀洞之後,一個人負責灌水,一人負責抓蟋蟀。水往蟋蟀洞裡一直灌,蟋蟀受不了時,就會跑出來,由於蟋蟀洞有兩個出入口,所以小朋友要先堵住一個出口,蟋蟀就會從唯一的出口跑出來。
或是在兩個出口都派人看守,讓蟋蟀兩面受敵,很容易就手到擒來。負責抓蟋蟀的小朋友,必須眼明手快,否則蟋蟀一溜煙就逃命去了,只要牠一沒入草叢,就很難再找到,守洞口的人少不了會遭到幾聲埋怨。
這張有趣的民俗畫裡,劉興欽老師寫了這樣一首打油詩:
兄弟相約灌土猴,
土猴急忙往外躲。
小弟伸手等著牠,
明眼手快抓正著。
正是鄉下小朋友灌土猴的最佳寫照。
小朋友用這種方法,一個早上可以灌出好多蟋蟀來。雄蟋蟀成了最好的活玩具,把兩隻蟋蟀擺在一起,好鬥的就會自動打起架來,這種玩法,稱為「鬥蟈蟈」。
北方的漢人常在秋收過後,挑著擔子沿街叫賣蟈蟈,買的人會挑那長得精壯的,鬥起來勇猛。一隻善戰的蟈蟈,可以所向無敵喔!
鬥蟈蟈時,旁邊觀看的人會下賭注,不管是職業賭徒,或是家人好玩下注,觀看鬥蟈蟈,都是一種令人血脈噴張的遊戲,在沒什麼娛樂的時代,是很受歡迎的。
當然許多人家不准小孩鬥蟈蟈,一來,覺得是傷害小動物,二來,怕養成賭博的壞習慣,長大了改不過來就慘了鄉下小朋友在田裡抓蟋蟀、玩蟋蟀,既是運動,也是遊戲,等他們玩膩了蟋蟀,蟋蟀也已經精疲力盡;如果第二天還想玩,就把蟋蟀帶回家,餵食一些菜汁、飯粒,讓蟋蟀休息一晚,第二天蟋蟀又精神飽滿,可以再繼續打鬥了。
來源:人間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