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健康你我他】適時約束失智者 防走失 避跌倒
【生活健康你我他】適時約束失智者 防走失 避跌倒
挑時段限制行動
2009年05月08日蘋果日報
元大集團總裁馬志玲日前出庭,律師表示因馬志玲患有失智症,聲請解除限制出境管理,引發熱烈討論。不過,為了預防失智症患者發生意外,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護理科主任王祖琪表示,適度在一日某段時間約束患者行動是必要的,如照顧者吃飯或休息時間等,並記錄患者發病時間,再與醫護人員溝通照護技巧。報導╱楊琇雯 攝影╱吳朝奎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隨著人口老化,失智症患者也急速增加,全台失智老人估有13萬人,但因大部分家屬認為記憶力減退、個性改變等屬「自然老化」的正常現象,未適時就醫,延誤早期治療時機。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陳榮基醫師表示,多數家屬都在症狀出現後半年到1年,患者已無自我生活才求診,若能早期診治,可延緩功能退化,減輕經濟壓力與照顧者心理負擔。
先了解
要極早觀察症狀
若家人無法記住正確年份與月份,就要小心。
忘東忘西不全然是失智症,多在65歲以上有症狀。以半夜起來想喝水為例,若半夜起床後走到廚房卻忘了要做什麼其實沒那麼嚴重,但如果無法從廚房走回房間、不知道房間在哪裡,就要小心。
以下是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可依親友近況勾選,若以前無下列問題,但過去1、2年有以下改變,請勾「有改變」;若無明顯改變,請勾「沒改變」;若不確定,請勾選「不知道」。
計分方法為「有改變」為1分,「沒改變」及「不知道」為0分,最後總分大於或等於2分,建議就醫。
這樣做
可固定在輪椅或床舖
將桌板綁縛在輪椅上,患者仍可進行日常靜態活動如看書、吃飯等,但無法起身出門,可預防走失。
在醫師、護理人員評估下,失智症患者若已有生活功能嚴重退化、會自行出門卻無法回家、有跌落、躁動不安情況時,建議要在固定的時間做保護約束,限制患者活動範圍;而最容易發生走失風險的時間點,多數是在照顧者處理家務、休息等無法陪伴患者的時候,可將患者固定在床上或輪椅上。
輪椅
將患者手腕以綁縛帶固定在床欄邊或椅子上,可以避免患者自行拔除身上口鼻胃管、氣切口等。
床邊
若肢體直接被綁縛住,每30分鐘須查看皮膚或指甲有無變黑、變紫或紅腫脫皮,即表示綁太緊或患者想掙脫,應與醫護人員討論綁縛技巧。
交接時間要清楚
綁束患者須經醫師同意,若有多人輪替照顧,更要清楚交接鬆開綁束的時間。經常交接不清楚,易導致患者綁縛過久而躁動或發生意外。
報你知
多陪患者散步玩遊戲
陪伴失智症患者最好盡量讓他維持以前的活動,例如多散步、運動、玩動腦遊戲如下棋等,可延緩退化,千萬不要把患者丟著不管,這樣身體各項功能會退化地愈來愈快。另外,預防心血管病的方法也可預防失智症,因為腦血管、心血管病變會影響腦部功能,預防方法包括減少攝取動物性油脂、多做有氧運動等。
專家說
專用束縛帶較舒適
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護理科主任 王祖琪
有些照顧者或家屬會自行裁縫棉布綑住患者的手、腳,但長期磨擦後會造成皮膚脫皮、外傷,引發感染。現在醫療器材行有專用束縛帶,材質較透氣舒適,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千元都有,還可調整長度,購買前可先與護理人員多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