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3 19:53:03 落葉之楓

【藝文賞析】明月當空

【藝文賞析】明月當空 
 
  2009/6/3 | 作者:文/蕭瑤 圖/郭關(中華畫廊)
 
   白色銀亮的光芒,隱隱含納著說不出的氣氛,那雲端無處無影無事的彼方,像是在召喚著內心深處的訊息,一寸一寸拉出沉睡的池畔,敲醒生命的迷惘。

步出研究室,踏入灰色大地時,已經夜深。今日因為有夜間的課,我總是在學生離去之後,從容地整理好書本與講義,一個人漫步到停車場,享受校園裡人群散去、樹影沉沉的寧靜,陪著自己的影子被燈影拉長,縮短,彷如這世界只有一個孤獨隻影,而眼見遍到之處的大地呼應著我,心廣,地寬,視野可以延展到無限的遠方,那雲端無處無影無事的彼方,像是在召喚著內心深處的訊息,一寸一寸拉出沉睡的池畔,敲醒生命的迷惘。

抬頭望去,今天的月亮如盤,如羊脂白玉般潔淨,白色銀亮的光芒,隱隱含納著說不出的氣氛,白色的光芒似乎照亮千里萬里的蒼穹,卻又好像自我隱藏在雲間星叢裡,不讓那光過度搶去白日太陽的光采。於是,月是陰柔的,馴服地,依偎著帶狀的雲,一個月只有一天露出全然的光明,其餘都在隱藏自己,一分二分三分四分五分六分七分八分九分,卻不是十分;一個循環之後,月圓而滿。

小時候,母親常說不可以用手指指月,月亮老爺會在半夜割小耳朵,那是小小的懲罰,不敬月亮,以手指月的下場如是。小孩的心靈易被神話般的警告唬得一愣一愣,深深埋藏一個暗語,不可以以手指月。

然而,讀禪宗的公案,以手指月,乃在於得其月而不在於手指,所以講究「明心見性」,講求「不立文字」,而要用心感受,禪的精神不是文字的表達,禪的詞意不能以語言含括,只有一個「心」的領悟,公案中提到一個「當頭棒喝」的故事,小徒弟問老師父,如何明心見性呢?我怎麼都無所了悟呢?老師父不發一語,一手撈起身邊的棍子,隨手往徒弟頭上一打,哎呀,痛得眼淚都快掉下來的徒弟,沒有生氣,卻大叫:「悟了!悟了!」老師父很滿意點點頭。

禪宗公案中此類故事很多,透過一個突如其來的動作讓小徒弟了悟,然而,公案自己不會解答,後人閱讀者也一臉茫然,到底悟在何方?了悟什麼?何以一棒打下去就會了悟?這一切解答總在公案中成為公案,所謂公案者,即無解也。

那我以指指月呢?以指指月,乃在得月,那「指」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引導動作,不是目的,可是文字語言卻如那手指,往往指引人們的視界停留在指尖的小小末梢,陷入文字的迷魂陣中,找不到手指之外的真正出口。畢竟,停留在文字的陣仗中是安全的,一切有古為證,有文為例,不是我所亂言,乃經典古籍所論。然而,安全,卻不一定等於真相,過於耽溺,則依賴文字經典的城牆一旦倒塌,就從此無所依靠,這種文字權威的形象,是一種力量,也是一種懦弱。智光的顯現有時反而以最無知無識的形象出現,而不以知識的權威出現,六祖惠能,就是一種反諷。

今夜,月光皎潔,當我抬頭望去,似乎感到曾經的遙遠的過去,也有一雙眼睛,在一起望向星空,似乎,同時的大地,東西南北中,也有許多的眼睛,在尋找明月,渴望月光。

如果,如果,我問明月,如果拋開肩上沉重的背包,伸展筋骨,忘記所有曾經學過記憶的腦中知識,以孩提般白淨的心靈,以心識月,以心見月,是否可以遇見廣寒宮中的嫦娥桂樹與玉兔?找到月中世界,悟得禪意圓滿?那就足以高唱,人生幾何,何以解憂,明月當空。
 

 

 

來源:人間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