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稱心肌梗塞為「真心痛」。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呂庶熙表示,可以用「本虛標實、氣滯血瘀」來看心肌梗塞。值得注意的事,許多人誤把嚴重胸痛、心悸的問題,全都誤以為是心肌梗塞,其實有些是跟胃食道逆流有關。
呂醫師指出,所謂「本虛標實」指的是罹患心肌梗塞的人在體質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問題,例如慢性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過度肥胖,以及長期勞累緊張、情緒激動、缺乏運動、飲食起居不正常等;「氣滯血瘀」指的是患者長期的血液循環有了障礙,最後終於影響到心臟本身的血液循環,這與現代醫學認為心肌梗塞與動脈粥狀硬化有高度相關是一樣的見解。
傳統中醫有一段形容心肌梗塞的論述相當地傳神:「真心痛,手足青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他解釋說,這跟目前形容心臟病在急性發作時的現象是相同的,也就是胸悶或心痛,然後疼痛會逐漸加劇,並且向四肢放射,通常先在左臂,最後到雙臂。
「手足青至節」是表示四肢血液循環因為心臟停止跳動而有發紺缺氧的現象,使手足皮膚變成瘀青的顏色;「旦發夕死,夕發旦死」形容這個疾病是具有相當危險性的。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人突然因為心肌梗塞而往生,往往讓人錯愕不已,這些都顯示心肌梗塞是一種急性而且容易致命的疾病。
呂庶熙醫師指出,心肌梗塞最主要的症狀就是胸悶與胸痛,因此在臨床上經常有患者因為胸部的悶痛前來求診,並懷疑自己是不是快要心臟病發作。一般而言,如果不是心肌梗塞嚴重發作,要由胸痛來判斷或確診是不是因為心肌梗塞所引起,是相當不容易的,所以必須先進行檢查,一般會進行基本的心電圖、抽血檢查心肌酵素等檢查,嚴重者可能會需要心導管檢查,但前期的心肌梗塞症狀由於症狀不明顯,在檢查上是有相當難度的。
門診上遇到胸悶痛患者,一旦懷疑有心肌梗塞的症狀,必要的檢查是一定要做的,如果心臟功能檢查後,都是正常,而胸悶痛情形卻仍然存在,這時就需經由詳細的問診來加以確認。
不過,呂醫師強調,並不是所有的胸悶痛都代表心臟發生問題,臨床上最常見到的是,很多人有嚴重的胸痛與心悸,但所罹患的並不是心肌梗塞,而是嚴重的胃食道逆流,因為有些人把胃食道逆流灼傷食道所造成的「火燒心」症狀誤解為胸痛,或是因為胃酸逆流造成的心悸誤解為心律不整。
其次,很多胃食道逆流的患者也都伴有腹部脹氣的問題,嚴重的脹氣會經由橫膈膜壓迫胸腔而產生胸悶的現象,也容易使人誤解是心臟發生問題,所以胸部的悶痛是不能跟心肌梗塞劃上等號的。
呂庶熙醫師指出,中醫在治療或預防心肌梗塞的藥物上,活血化瘀的藥物是必要的,例如丹參、桃仁、紅花,延胡索、川七等,也有許多常用的處方,但皆應經醫師辨證後依指示使用,這與很多人為了預防心肌梗塞,在醫生的建議下長期使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來達到輕微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是一樣的道理。
針灸則可用來緩解急性的胸痛或胸悶,像是內關、外關、神門、百會、太衝等都是常用的穴道。需要留意的是,很多用來治療心臟或血液循環的藥物,如果使用不當,可能反而加重了心悸或胸悶的症狀,所以還是得經由醫師診斷,以便找出適合個人體質的處方,才能有最佳的療效。
由於近年來心肌梗塞發病的年齡層有逐漸下滑之虞,預防心肌梗塞的根本之道還是在於注意生活起居及飲食習慣,並維持正常體重、少吃高膽固醇食物、避免抽菸與飲酒過量、適度運動、避免過度的壓力與情緒,同時積極控制血壓、血脂及血糖等才是遠離心肌梗塞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