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健康你我他】醫藥信箱/左側坐骨疼痛 可能是梨狀肌症候群
【生活健康你我他】醫藥信箱/左側坐骨疼痛 可能是梨狀肌症候群
Q:我今年73歲,左側坐骨粗隆處疼痛已經有3年,經骨骼掃描、脊椎核磁共振未發現問題,只有骨盆核磁共振發現左側的梨狀肌稍有腫脹,肌電圖檢查也排除坐骨神經痛,檢查都找不出與病症有關的病因,做了物理治療、痛點深部注射、激痛點注射、硬膜注射及玻尿酸注射等,但效果不大。
其間更一度兩側都痛了起來,雖然現在只剩下左側會痛,但只能坐5分鐘到10分鐘就痛得坐不下去。服用了抗憂鬱及癲癇治療藥物後,可以坐到40分鐘,但無法再改善,且長期吃藥也不是辦法,這是怎麼一回事,該怎麼辦?
A:這位病患的狀況需要看到檢查的影像結果才能有比較確切的診斷建議,不過,若從病患陳述檢查結果中,已排除骨刺及椎間盤突出等可能病因,加上檢查發現左側的梨狀肌稍有腫脹,不排除是梨狀肌症候群。
梨狀肌是骨盆內的一組扁圓、三角錐形的肌肉,從骨盆內延伸出來,斜向後走,落在股骨大轉子粗隆的頂端,它有幫忙髖關節外轉及外展的功能;尤其是騎腳踏車、騎馬及運動員,往往因為過度的運動造成梨狀肌腫大,進而壓迫到坐骨神經,導致疼痛。
梨狀肌症候群比較不建議手術,因為切掉會影響到走路,可以服用非類固醇止痛劑止痛,另外泡水局部按摩幫助肌肉鬆弛,對疼痛的減輕也很有幫助,當然,也有人嘗試局部注射麻醉劑,但止痛效果只能維持幾天,而局部注射肉毒桿菌素,也可以讓肌肉鬆弛改善疼痛,但效果大約只能維持3個月到4個月。
梨狀肌症候群和肌鍵炎,或是筋膜炎的慢性發炎很像,往往需要長期的抗戰,較難一次根治。
(台北榮總周邊神經科主任蔡清標解答,記者魏怡嘉整理)
自由時報-980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