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賞析】老街與新人
【藝文賞析】老街與新人
2009/6/19 | 作者:文/謝鴻文 圖/夏俊娜(沁德居藝廊)
晴光把戀人的白色禮服照映得更純白潔亮,最是深情的相依偎,以老街為背景,新與舊的高度反差間,人們對愛與平和的高度想望,是永恆不變的。
每周回礁溪上課,我喜歡挑近中午的非尖峰時段,從台北火車站搭區間車慢慢奔赴蘭陽平原。
車廂內人寥落,安靜得可以讓人觀察彼此,偶有幾次還看見一些狀似流浪漢的莽夫就大剌剌的橫躺在椅座,這屬於他們的自在快樂方式,我永遠不能體會。火車行至瑞芳站後,月台上總會開始出現一群中老年的歐巴桑,扁擔、竹籃是基本配備,天氣熱的時候還有花色頭巾包斗笠的可愛造型。
車門一開,歐巴桑們全像小女孩一般喧鬧談笑,嗓門比大,一下子便把安靜的車箱吵成熱騰騰。然後在雙溪、福隆、大里等站,她們又會紛紛下車,我是從她們的談話中(想不聽到也難),逐漸瞭解她們的生活形態,不論晴雨日復一日,各自帶著自己種的蔬菜,自己做的漬物,自己包的粽子……,到瑞芳去販售,相遇久了就熟稔起來,不再是生意上競爭的對手,全像姐妹淘似的親愛,舊世代人情的濃厚總在她們身上封存著,教人好生羨慕!
車廂內的人生風景,很快掠過。火車也已過了數個山洞,進入倚山靠海的宜蘭,窗外的風景誘人,光是無垠的碧海藍天就夠讓人欣悅了。
有一次午後的陽光溫好,一時興起提前在頭城站下車。沒有目標,沒有地圖,沒有旅遊指南,我在頭城街上漫遊,憑著幾分靈感,以及以前讀過的書籍介紹,還是讓我找到了宜蘭第一古廟慶元宮。
這間據說興建於嘉慶元年(1796年),因此被命名為「慶元宮」的媽祖廟,仍保有早期石雕的樸拙樣貌,不浮華虛靡,一如宜蘭人給予我的印象。若干年前我參加過桃園文化局舉辦的文化資產研習,聽過陳奇南、喻肇青、賴志彰等專家學者的課,他們對歷史文化資產的維護皆具有飽滿的熱忱,也是他們的啟發,讓我往後每至一地,習慣性的先找尋那地方開發的源頭或保留完好的歷史老街、老店,迅速穿梭時光,很快就可以把那個地方動人的風華留駐在腦海。
離開慶元宮,頭城老街「和平街」便不遠。古稱「頭圍街」的和平街,如今果真一片氣象和平安寧,人車稀落,把塵囂都隔絕了。
走過頭城老街最讓我覺得有趣的莫過於街頭街尾各有一座小巧的土地公廟,南門福德祠對映著北門福德祠,兩位土地公守護著老街上的居民,既是幸運也是福氣。只是我突然心生頑皮一念,相臨如此近,兩位土地公會不會爭風吃醋誰的人氣比較高,香火比較旺盛呢?
不過想歸想,以土地公這樣面容慈祥有智慧的老者,應該早已放懷得失,安於靖難守地之職,不會去計較廟之大小,以及香火之衰旺吧。所以我就公平點,兩座廟都拜,連願都相同,皆大歡喜。
我從南門福德祠往回走後,恰好遇見一對即將結婚的新人在拍攝婚紗照。晴光把戀人的白色禮服照映得更純白潔亮,最是深情的相依偎,以老街為背景,新與舊的高度反差間,人們對愛與平和的高度想望,是永恆不變的。
我安靜小心走過那對新人旁,怕阻礙了人家的拍攝工作。離開的時候聽見攝影師高分貝的喊著:「先生再抱老婆緊一點,對,就是這樣,好———要拍了!」
不禁又想起老街清朝昔日先民入蘭陽後,在烏石港南方築起最早的城鎮,老街便因緊臨烏石港的河岸而繁榮興盛起來。回轉身看著那對新人白色的禮服,宛如船帆張起,準備出港航行,航向愛之海。
我便是那岸邊送行的人了,多了一願,祝他們永浴愛之海。
來源:人間福報
+++++++++++++++++
上一篇:【藝文賞析】流光飛舞
下一篇:【藝文賞析】沉默的雨 (三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