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賞析】行看流水坐看雲
【藝文賞析】行看流水坐看雲
2009/7/10 | 作者:地兒/文‧謝明錩(中國文藝協會)/圖
不管雲彩、翠葉、煙波、漁歌是什麼樣子,它們都踏著自然的腳步,如電光一閃般過去了,該散的散了,該落的落了,該消失在遠村的,已經消失在遠村更遠處。
愛見坑
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
隨流識得性,無喜亦無憂。
忽然想起這首詩歌,是因為一件小事。
那天,一位離異的女同學,踏著春風,登門找到我,非要讓我給她介紹醫生,做臉部整形。自然是為了漂亮點。
半年來,她提出不是一次了。其實,她長得很漂亮,高高的個子,秀麗的面龐,清秀、典雅的氣質,是女人中的上品。每次她來拜訪,總有男人問她是誰?
我不止一次告訴她,沒有必要。
她執意不信。我只好打電話,把她介紹給熟識的醫生。半晌,她回來了,坐在辦公室明亮的玻璃窗前唉聲嘆氣,清麗的臉上爬滿憂鬱。原來醫生也說根本沒有必要。
我說,這是好事啊,你不相信男人的眼光,總得相信女醫生的眼光吧,我可是第一位學整形美容的研究生。她說,她們單位有些人,說她很醜。「我要漂亮點,堵住他們的臭嘴!」
後來,她不聽勸阻,到街頭的小美容店去,結果,還沒等動刀,臉已經被整得腫脹了,在電話裡訴了半夜苦。我說,你已經夠美了,何必花錢買罪受呢?她說,單位裡的一些人說我醜得不能上舞臺!我要是美,怎會離婚?
看她依然振振有辭,我只好默然了。
其實,對她做出不良評價的人,就那麼幾個對她有惡意的人。而愛人和她離婚,則是別有原因。本來可以一笑了之的惡言,卻被她掛在心裡了,心隨著外在的環境走,如同追逐夜風的螢火蟲,迷失在暗夜中,釀出了悲劇。
佛經中,對這種心態有個形象的比喻,「愛見坑」。
《維摩詰所說經》說:「何謂有方便慧解?謂不以愛見心莊嚴佛土。」
許多人,都喜歡見到自己的「佛土」——環境和身心完美無缺,好點,再好點。經濟狀況不錯的,渴望愛情的完美,愛情完美的,渴望兒子漂亮,兒子漂亮的,渴望再聰明點,一切都好的,渴望最好永恆存在……結果,就掉進坑裡去了,在坑裡坐井觀天,唉聲嘆氣,整天悶悶不樂。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坦然地面對外物,把心轉過來,坦誠面對生活的不完美,品味得到的美好,身心就寂然如風了。
疑悔坑
一位文友,因媒體要表揚她,她覺得不妥當,婉言謝絕了。見我上線,卻又抓住我,反反覆覆討論了半天。我只好忍著感冒後的頭疼,耐著性子和她研究。半天後,不得不說,事情不是已經過去了嗎?
還有一位朋友,剛任中層幹部,主管因為工作上的小紕漏,對他表達了輕微的不滿,他當晚竟失眠了。第二天,又來電話和我探討了半日。我說,沒事,你把今後的工作做好就行了。放下電話,想起了首禪詩:
雲開空自闊,葉落即歸根。
回首煙波裡,漁歌過遠村。
這首詩歌非常美。更妙的是,它表達出了人生的真諦。不管雲彩、翠葉、煙波、漁歌是什麼樣子,它們都踏著自然的腳步,如電光一閃般過去了,該散的散了,該落的落了,該消失在遠村的,已經消失在遠村更遠處。而你還呆在原地,癡癡地凝望它,牽掛它,不是很愚蠢的事情嗎?
大珠禪師的弟子就解脫煩惱問題,曾和禪師問答。
問:欲修何法,即得解脫?
答:惟有頓悟一門,即得解脫。
問:云何為頓悟?
答:頓者,頓除妄念。悟者,悟無所得。
問:從何而修?
答:從根本修。
問:何為根本?
答:心為根本。
《楞伽經》云:「心生即種種法生,心滅即種種法滅。」
《維摩經》云:「欲得淨土,當淨其心。」
古德云:「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心淨則國土淨。」
紅塵裡,許多人都迢迢向外尋覓,燒香求佛,苦苦思索,去追尋理想,去後悔和懷疑過去是否做得穩妥,其實都是為了生活得更好點,心田更寧靜些。但這些愛、喜、疑、悔的念頭,在變動不居的世間,不僅常常於事無補,反過來,卻如虛妄的烏雲,遮蔽了內心的安寧。
生活如東去的江河,一刻也不會停留。該在流水裡游泳、沐浴,就盡情地享受暢遊和沐浴的滋味,用完,就放過它,欣賞大江東去的波瀾壯闊,心裡的纏縛當即就會一掃而光。「閒居無事可評論,行看流水坐看雲。」的平和、清亮就會蕭然而來。
來源:人間福報
+++++++++++++++
下一篇:【藝文賞析】《相對論》左手與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