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健康你我他】糖尿病患 血壓血脂也要監控
糖尿病患 血壓血脂也要監控
及早注射胰島素免惡化
2009年07月20日蘋果日報
國健局日前公布國人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調查發現,每年人數增加最多的是高血壓,但「三高病」早期症狀都不明顯,且常合併發生其中兩種,而高血糖最可能被忽略。國內目前確診的糖尿病患約123萬人,且血壓、血脂肪也常同時失控,未及時治療,小血管和神經病變會導致失明、洗腎、截肢、中風。另外,研究發現患者在被診斷出時就使用胰島素,能有效延緩惡化,並及早脫離使用胰島素,靠口服藥即可。
報導╱楊琇雯、陳韋婷 攝影╱高世安
糖尿病的指標有2個,一是空腹血糖值126毫克╱分升以上、糖化血色素值7%以上;若是以已控制目標來看,空腹血糖應在70至100毫克╱分升之間、糖化血色素4%至6%,另再加測飯後2小時血糖值,應控制在120毫克╱分升以下。若能買個血糖機自己在家量測,每餐量測,找出自己吃了哪些食物後會使血糖飆升,更能達到血糖控制目標。
要注意
血脂肪控制特別差
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林瑞祥說:「台灣糖尿病控制率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糖化血色素和血壓值的控制率台灣和美國差不多,但血脂肪控制情況特別差。」右表是林瑞祥醫師舉出台灣6000多位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率並與美國比較;血壓和糖化血色素值控制率台美都約3成,但在壞膽固醇的控制率上,美國達46%,台灣僅34%。
每天量血壓 測血糖
針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族群調查後發現,有糖尿病但知道自己血糖值不正常的人僅3.5成,有些人甚至空腹血糖值已到400毫克╱分升以上,仍沒有症狀,突然中風或失明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每年做健檢時要觀察血糖值變化、量血壓、測血脂肪,其中血壓和血糖可自己每天在家測量,並做紀錄。
控飲食運動降三高
飲食控制及每天運動可降血糖、血壓、血脂肪。林瑞祥醫師認為游泳、快走、騎單車都是很好的運動;其中游泳可減少對關節的傷害,快走則可訓練腿部肌肉、減少跌倒機會。國外曾針對血糖偏高但還不是糖尿病患者做研究,發現每周運動5天,每天至少半小時,加上經營養師指導的健康飲食,1年後僅5%變成糖尿病患,什麼都不做的人有11%變成糖尿病患者。
這樣做
台北縣立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賴韻如指出,糖尿病患者下肢血液循環較差,若下肢動脈嚴重堵塞,即有可能被迫截肢,應特別注意鞋、襪的選購。
試鞋走動10分鐘
糖尿病患買鞋試穿時應走動10分鐘以上,並多做旋轉腳踝、蹲下等動作,有壓迫感或任何不適就不應買。鞋子高度要平均,鞋後跟比前方多出2公分內為原則,若差距太大,腳趾向前擠壓易受傷。整體鞋底厚度平均3到5公分較佳,太薄的鞋底會增加足底與地面的摩擦,導致足底出現硬皮或雞眼。試穿時腳頂到鞋子最前方,腳後跟與鞋子有一根手指頭距離最適當。
襪子不宜勒出痕跡
選購襪子時,要注意襪子的鬆緊程度,穿上5到10分鐘後,翻下襪頭檢查腳部的血液循環,若有勒痕就表示太緊、不適合。另可將襪子內裡翻出,檢查收線處是否有線頭糾結,觸摸感覺線頭是硬或軟,若偏硬表示容易刮傷或壓迫腳趾,不宜購買。
鞋墊足弓處要貼合
糖尿病患者也可藉鞋墊改善足部壓力,但鞋墊材質要有彈性,不宜太軟或太硬,以腳用力施壓時能有緩衝力量的感覺為準,且要選擇足弓部分可貼合腳弓處為準,這樣才能分散腳掌、腳趾的壓力。
新研究
確定診斷即應用藥
體內胰島素的量不足時會引發糖尿病,所以糖尿病用藥分成降血糖、增加胰島素兩大類,然而許多患者誤以為注射胰島素會使失明、中風率增加,並須終生注射,但事實上是因糖尿病本身病情影響而導致失明、中風,且研究顯示提早使用反而有機會脫離注射胰島素。林瑞祥醫師認為,一被診斷患有糖尿病時,就可考慮開始用胰島素,不過因糖化血色素值在實驗中看不出改善效果,所以仍需使用口服降血糖藥。
醫師說
退化剩20%仍無症狀
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 林瑞祥
若發現空腹血糖值偏高一直下不來時,表示胰臟功能已退化剩20%以下,此時很多都還沒有症狀。年輕人罹患糖尿病比例愈來愈高,建議定期監測血糖值。
挑選好鞋襪免截肢
台北縣立醫院家醫科 醫師 賴韻如
台灣有1/3截肢者是糖尿病患,因免疫功能較差、末梢神經病變,缺乏痛覺預警,常只因為鞋子不合腳或鞋內有異物,導致足部感染快速惡化,所以選鞋、選襪特別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