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下午,總是精神特別差,感覺昏沉?中醫師沙政平指出,在中醫來看,或因天氣炎熱加上飲食因素,水濕與熱的代謝比較差,導致精神不好,不妨喝些玉米鬚水,改善水分的代謝。
沙政平在衛教講座中指出,玉米鬚平和,即使無特殊健康問題的民眾都可煮水喝,可以加強水分代謝,若找有機蔬果店或具有機認證單位詢問,可免農藥農藥疑慮。
民間常用的玉米鬚、白茅根等中藥都是利水,除濕熱的良藥,在中醫觀點,可以輔助改善腎病蛋白尿的狀況,兩味藥都有去濕熱的效果,可以改善排尿方面的問題,當作輔助養生茶飲確有幫助;不過仍最好由中醫診治,並給予最適合體質的處方。
利水作用的中藥還可改善膿尿等感染問題,常用的單味藥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扁蓄、車前子,敗醬草等;血尿用白茅根、大小薊,蒲黃等。
另外,局部臃腫若為水腫所致,亦可搭配含玉米鬚、茯苓、車前子等利水藥材的藥膳或處方中藥,幫助水分代謝。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為了一解酷暑,很多家庭晚餐後的水果多為一大盤西瓜。但中醫師沙政平指出,西瓜雖然消暑,但不建議在傍晚以後猛吃;晚餐後吃冰涼的西瓜有時容易腹瀉。
中醫師沙政平在衛教講座中表示,西瓜在中醫來看,又稱天生白虎湯,白虎湯可謂退熱效果頗佳的藥方,可見西瓜有寒涼的特性;晚上吃太多寒涼的食物,有些民眾容易拉肚子。所以在白天適量食用更為理想。
夏天大啖西瓜很痛快,但醫師同時提醒,西瓜的糖分不低,慢性病需要飲食控制者仍不能忽略。中醫較常推薦清熱生津而糖分不至過高的飲食。具清熱化痰生津效果的日常蔬果很多,如芹菜、芥蔡、波菜、蓮藕、荸薺、冬瓜皮、黃豆、南瓜、豌豆、紅豆、洋蔥、香菇、金針、木耳、玉米鬚、枇杷、桑椹等。
不過沙政平醫師也表示,少量攝取稍有甜味的水果並無大礙,基本原則仍以多樣化與不過量為主。
不少慢性病患者患者常有口渴、多尿、飢餓等等燥熱、陰津虧耗的病理表現;還有失眠、多夢、夜尿頻繁、便秘腹瀉反覆、疲勞、口苦、眼睛酸澀等諸多症狀,中醫可經診斷後給予適當方藥再配合食療改善患者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