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縱橫古今【才子佳人】博學高才 班昭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才子佳人】博學高才 班昭
2009/7/28 | 作者:陳菽蓁
婦行第四:女有四行,一曰婦德,二曰婦言,三曰婦容,四曰婦功。夫云婦德,不必才明絕異也;婦言,不必辯口利辭也;婦容,不必顏色美麗也;婦功,不必工巧過人也。
清閑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擇辭而說,不道惡語,時然後言,不厭於人,是謂婦言,盥浣塵穢,服飾鮮絜,沐浴以時,身不垢辱,是謂婦容。專心紡績,不好戲笑,絜齊酒食,以奉賓客,是謂婦功。東漢‧班招〈女誡〉
班昭即使是放在現代社會,以今人的眼光標準衡量,她的才德兼具與文史成就,依然不失熠熠光芒。
班昭與蔡文姬、卓文君、南宋李清照同列四大才女,但是比起其他三位,她的事蹟功勛就更加不朽了。除了家世顯赫之外,在當時的時空背景與父權體制下,她的文學成就及地位是所有女性所不能望其項背的。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東漢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父親班彪文名遠播、哥哥班固九歲能文博覽群書、班超更是揚威西域的名將,班昭父兄被世人美稱為「三班」。
家風不凡、得天獨厚的班昭,天賦不在兄長之下,尤以父兄教導鼓勵、耳濡目染,自小即展露非凡才華因而早富才女之名
班昭父親班彪是赫赫有名的史家,史書上說他「彪既才高而好述作」,他接續司馬遷的《史記》之後,將缺漏的部份補正:「傍貫異聞作後傳數十篇」,為了匡正史實全心戮力於編纂史書上,「因斟酌前史而譏正得失」。
而在如此的文仕家庭,卻出生志向「投筆從戎」的二哥班超,他打通西域絲路通道,重現漢朝輝煌三十年之久,並留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千古名句。
班彪五十二歲那年去世後,以文采著名的班固受漢和帝命繼承父親遺志續寫《史記後傳》,後稱《漢書》,經二十餘年書方初成,「當世甚重其書,學者莫不諷誦焉」。書未成即引起偌大的迴響,父子三人││「三班」之名因而不脛而走。
而當時的漢和帝慕班昭的學識,曾多次召入宮,命皇后及貴人們拜她為師。惜班固《漢書》尚未完成,即因案於六十一歲那年死於獄中,父子一生心血的長篇累牘恐有散佚之危,和帝故命班昭繼承父兄遺志完成《漢書》。她以一介女流毅然擔負此重責大任,終於完成第一部斷代史││《漢書》的編撰工作。
《漢書》的地位至今無可取代,不但與《史記》、《後漢書》和《三國志》並列為《四史》,班昭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史學家。
《漢書》剛完成時,大多數人都無法讀懂,班昭於東觀藏書閣講解《漢書》時,許多人奉詔聽講,就連大經學家馬融亦「伏於閣下,從昭受讀」。甚至鄧太后臨朝執政時,班昭更以師傅之尊參議朝政。而哥哥班超一生沙場馳騁,年近七十想告老而朝廷不允,經三年皆無答覆。班昭上疏代兄長陳情,朝廷有感其懇切而從許之,可見其地位之高,少有人能出其右者。
除了史學上的成就,班昭並著有賦、頌、銘、誄、注及雜論等,在文學上亦享有好名,尤其是七十高齡時所寫的《女誡》七篇,對當時社會的女子規範,有著深遠的影響。七十幾歲去世時,皇太后還親自素服舉哀,並命「使者監護喪事」。
班昭的生前死後尊榮,且別說在中國古代,就是現今也難得一見。
來源:人間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