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母愛是有分寸、有尺度的,過多過少都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利影響。
特別是在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條件下,在強調個性發展和獨立人格的教育環境中,母愛與現實教育的要求是有矛盾的,與孩子追求自立的願望也是有沖突的。
作為一個新時代的母親,只有正確把握母愛的分寸,才能化解這種矛盾與沖突。
一、多蓄於心底,少顯於形表
在現實生活中,不同性格的母親其母愛的表現方式是不一樣的。
性格開朗者,往往表達的方式比較直接,有時不分場合,也不顧及孩子的心理狀態,使母愛的表達非常豪放與率直。
性格內向的母親,一般表達的方式比較含蓄。
不同文化層次的母親其母愛的表現方式也不一樣,會有樸素與精細的差別。
不論何種情況,都是正常的,無可厚非。但如果把母愛蓄於心,藏於情,而盡量少顯於形,過於直,那就會使母愛達到一種更高的境界。所謂蓄,就是要加強修養。
母愛是母親的天性,有與生俱來的因素,但後天的修養是使母愛至善至美的重要過程。
這就要求每個母親加強學習,積極提高文化素質,不斷陶冶道德情操。
一個具有良好文化素質和道德情操的母親,才會真正理解母愛的真諦,才會賦予母愛更完美的內容和表現方式。
二、多施於幼小,少給予青壯
在孩子不同年齡階段享受的母愛應該有所不同,這是母親要把握的分寸。
對處於幼小時期的孩子,大致相當於上小學之前,應該施於更多的母愛。
孩子從嗷嗷待哺到咿呀學語,再到蹣跚走步,處在弱小漸長的過程之中,缺乏基本的認知能力、抗禦疾病和外來傷害的能力,猶如一顆小草非常脆弱,經不住任何風霜雪雨的摔打。
這個時期的孩子特別需要母親的精心呵護,一絲母愛就如一泓清泉,會無聲地滋潤著孩子的成長,母親也會從孩子快樂的成長中獲得精神愉悅和滿足。
但孩子到了青壯年以後,就應該盡量減少母愛。這時他們已經有了自己人生觀和世界觀,有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自己也要承擔做父母的義務和責任了,如果母親總是覺得他們沒有長大,仍然無微不至的關照和喋喋不休的嘮叨,那只能適得其反,使母愛失去應有的價值和意義。
三、多滲於行為,少掛於口頭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全詩的字裏行間都飽含著母愛,感情誠摯深切。
我們不難發現,這首詩通過慈母飛針走線密密縫的動作形象,讓讀者強烈感受到母愛的厚重與真摯,具有無愛勝有愛的滲透力和感染力。
我們從中得到的啟示是,母親應該把母愛滲透在自己的行為中,而不是放在口頭上。
一是要滲透在勤勞奉獻上。母親在一個家庭總是處於樞紐位置,要調整上下左右的關系,安排好全家的衣食住行,特別是要處理好孩子生活學習方面的事情,這都是默默無聞的奉獻,也正是通過奉獻播撒母愛。
二是要滲透在生活的細節上。生活細節關系孩子的喜怒哀樂,也關系孩子生活、學習、健康的狀態,處理孩子生活細節的能力最能表現出一個母親的生活經驗,也能反映出對孩子的關愛程度。
因此,要善於把母愛寓於孩子的生活細節之中。作為母親,要盡量減少那種口頭式的母愛。
現實生活中,有的母親對孩子動不動就什麼“我的乖乖”、“嬌嬌寶寶”,這並沒有什麼不好,但過多過濫,會助長孩子任性、嬌氣等一些不良習性的產生。
四、多註於失敗,少添於成功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成功與失敗的事,遇到快樂與痛苦的事。
母親應該怎麼對待呢?著名作家鄭振鐸曾說: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這已作出了明確的回答。
事實也是這樣,孩子在失敗、痛苦的時候,最需要關懷,最需要母愛。
比如,當孩子考試沒考好的時候,母親的一個吻,一個微笑,一個擁抱,就會使孩子感到溫馨,減輕精神壓力,從而受到激勵和鞭策,其教育的效果遠比打罵要好。
再如,孩子在事業上不成功,或者創業失敗,總會造成財物的損失與身心的傷害。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更需要母愛的撫慰。如果母親適時給予鼓勵和安慰,會使孩子盡快從失敗的陰影中擺脫出來,從而振作精神,努力奮發,可能取得新的成功。
如果過於責備,或者沒完沒了的嘮叨,會加重孩子的失落感,可能導致他們對生活、對人生失去信心,甚至破罐子破摔,這樣會毀了他們的一生。
那麼,在孩子成功的時候,快樂的時候,母親有必要指出他們的不足,提出嚴格要求,防止他們驕傲自滿。
成功時就是歡笑和獎勵,失敗時就是棍棒加打罵,這是每個母親要特別註意避免的問題。
母親是偉大的,但只有掌握母愛分寸的母親才是成功的母親,願天下的母親都成為偉大而又成功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