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縱橫古今【窗下思潮】神祕西藏
【歷史文化】縱橫古今【窗下思潮】神祕西藏
2009/9/7 | 作者:岑逸飛
西藏是神祕之地。其神祕從名字可見一斑。「西藏」一名是漢語,這名稱從清朝開始沿用至今,藏文稱此地為bod ljong,是bod rang skyong ljong(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的簡稱。「西藏」之「西」,是方位,表示在中國西部;「西藏」之「藏」,是「烏思藏」的略寫,唐朝時稱此地為「吐蕃」,明朝時稱為「烏思藏」和「西蕃」。
唐時吐蕃王朝興起,後來吐蕃王朝的自稱「博」(即藏文bod),演變成藏族的自稱,但「吐蕃」一詞的來歷,也是眾說紛紜。或有認為源於藏語,或源於吐谷渾語,甚至源於突厥語。清初稱西藏為「衛藏」,「衛」是吐蕃王朝對其管治中心部分的稱呼,而「藏」指的是雅魯藏布江上游南、北兩岸地區。「衛藏」後來演變為「西藏」。
至於西方人稱西藏為Tibet,或說是從阿拉伯文的Tibbat一詞演變而來,也可能源於突厥人和蒙古人稱藏族為「土伯特」的音譯。早在唐朝後期,一位叫蘇雷曼的阿拉伯商人來到中國,後來寫了本《東方旅行記》,把吐蕃拼寫為Tibbat;而元朝時來華的馬可‧波羅,其遊記便把吐蕃稱為Tibet。
筆者印象中的西藏,有絢麗多彩的風光,雄偉險峻的冰峰雪嶺,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以及茂密的原始森林,充滿魅力。這裡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世界最高大河———雅魯藏布江,以及世界海拔最高的鹹水湖———納木錯湖。
地理上,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體部分,平均高度四千公尺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稱。距今兩億年前,這地區本是一片汪洋,到兩千多萬年前,在古喜馬拉雅山的造山運動中,海底大幅崛起,形成今日的高原面貌。
整個西藏高原地區,地域遼闊,氣溫偏低,全年溫差小,每日溫差則大,故有所謂「一年無四季,一日見四季」之說。由於緯度低、海拔高,空氣稀薄,所含雜質和水氣少,透明度好,因而光照充足,輻射強烈,首府拉薩便有「日光城」的稱譽,其年日照時數達三千小時以上。
西藏的地形特點,是西北高東南低,群山巍峨,平原狹長,峽谷深邃,冰川廣布。在這個「山脈的海洋」,山脈走向分兩組:一組是東西走向,從南到北依次為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念青唐古喇山和崑崙山;另一組是南北走向的橫斷山脈。
大名鼎鼎的喜馬拉雅山脈,蜿蜒於西藏高原最南緣,由許多平行山脈組成,走向呈弧形,超過八千公尺的山峰有十座;而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達八千八百四十八公尺,終年積雪。藏語的「珠穆」指女神,「朗瑪」是母象,珠峰的意譯是「聖母峰」。
喜馬拉雅山是高峰林立,遠望白雪皚皚,而珠峰高聳於群峰之上,氣勢磅礡。登上珠峰,可說是每個登山者的夢想。朋友曾有登上珠峰的經驗,形容在珠峰上可體會到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映入眼簾的都是冰瀑、冰川、冰峽、冰塔林等,壯觀之極。
只可惜如今珠峰生病了,聖母女神的軀體受侵害。據悉科學家抽取珠峰的冰雪樣本,發現其中含砷和汞,相信探險愛好者的排放物和廢棄物,是珠峰地區環境汙染的主要源頭。
在藏族人口中的聖母女神,該是玉潔冰清,飄逸灑脫立於祥雲之上,銀光閃爍,給人間帶來銀裝素裹的智慧女神,讓人感受到生命的高度、人生的快樂,人類怎可以將她摧殘?
除了山脈,西藏高原也是河流湖泊眾多。其中的雅魯藏布江,其大峽谷為世界第一大峽谷。谷內群山對峙,險峻幽深,侵蝕下切達五千三百八十多公尺深,其壯麗雄奇實在難用言語形容。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南部是形狀奇特的馬蹄形,江流迂迴曲折,亂石縱橫。筆者雖尚未有機會欣賞,但心嚮往之,而朋友遊畢回來,形容東喜馬拉雅山的群山壁立高聳,直入雲端,峰嶺上冰川懸垂,雲霧繚繞,但雅魯藏布江硬是切開一條筆陡峽谷,劈開屏障,如一條長長濕舌,形成東南方的綠色世界,其壯麗無與倫比,可用「高壯深潤幽,長險低奇秀」這十個字來形容。
總而言之,神祕的西藏,除了令人讚嘆的自然景觀,更有悠久的歷史、古老的文化、虔誠的宗教信仰、淳樸的風俗民情,以及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和遍布各地的喇嘛寺院,構成獨特的人文景觀。藏傳佛教的宮殿和廟宇,對西藏遊客最具吸引力。
筆者眼中的西藏文化是塊瑰寶,融合多元文化,在不同時期從周邊地區吸收很多東西,包括漢族、印度、尼泊爾和波斯的文化特色。藏族有他們自己的歌曲、舞蹈、岩畫,以及唐卡藝術。而最為人關注的藏傳佛教,可說結合漢傳佛教、印度佛教,和西藏最古老的本土原始宗教││苯教,對現代文明的缺失也許具有某種對治的平衡作用。
(《讀者文摘》九月號)
來源:人間福報
++++++++++++++++++++